视讯文摘
《了凡四训》讲记连载(17)

 

    开章第一义。便说积善之家。必有余庆。汝信得及否?
 
    由此可知,《易经》了解世间宇宙人生的常数,但是他也知道这里面有变数。掌握了变数,小的可以改造自己的命运,大则可以代世界国家谋求永久的安定和平。这一部书真正是了不起,很可惜现在几乎变成看相算命的书,实在太可惜了!正如同梅光曦居士在《无量寿经》序文中说,《弥陀经》本来是帮助我们了生死、出三界,成佛成祖的一部书,现在变成为人送终的经卷,这实在是太冤枉了。《弥陀经》沦落到这种地步,就像《易经》沦落到看相算命、看风水一样,太可惜了。《易经》确实是指导人生幸福,世界安定和平的一部哲理的书。
《易经》教导我们改造命运,就是“积善”。积善当然先要改过,改过而后积善,这样的人家“必有余庆”。你能不能相信?

    余信其言。
 
    袁了凡之所以能改造命运,关键的所在,就是闻到善言他能够深信,这就是大善根、大福德,他遇到云谷这是因缘。佛经上讲的善根、福德、因缘,这三个条件具足,他的命运怎么会不转?决定能转过来的。
 
    尤注说:“闻善言而生疑谤者。是为罪恶之相。故曰疑为罪根”。“善言”是圣教,世出世间圣人的教诲,后人称之为经典。经典所说就是真理,永远不变,超越时间,超越空间超越时间就是几千年前所说的道理,几千年后还是这个道理,永远不变的,在中国是这个道理,拿到国外去还是这个道理这是超空间。超时间,超空间,这才称之为经典。
 
    所以听到这些话,知道这些世出世间的圣人,他们的著作教训绝对不是经验累积的。经验累积有时候还有差误,还有不适时宜,佛经是从真如本性流露出来的真言,不是经验的累积。历史教训是经验的累积。
 
    经典著作是真性的流露,所以超越时空,是绝对的真理。你能相信,绝对得利益,得好处,不相信,这种殊胜的功德利益,是你当面错过。所以佛法讲“疑是罪根,是根本烦恼。根本烦恼六个:贪、嗔、痴、慢、疑、恶见。恶见是错误的见解。“闻善言而起敬信者。是为福德之相。故曰信为福母”。“母”是比喻能生的意思,世出世间的福德都是从信善言而生的。你能深信圣言,你能相信圣教,
无量无边的福德都是从这里生出来了。了凡先生很难得。听到云谷的开导他就深信。




 
 

返回列表
返回列表
首页 搜索 购物车 我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