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二)云谷劝导改造命运
改造命运的原理
己巳归。游南雍。未入监。先访云谷会禅师。于栖霞山中。对坐一室。凡三昼夜不瞑目。
己巳这一年他回到南方来。“游南雍”,南雍是皇帝所办的大学,就是国子监。是国家半的两所大学,一个在北京,一个在南京,北京称为北雍,南京称为南雍。“未入监”就是未入学。在还没有入学之前,先去拜访云谷禅师。“云谷会禅师”,“会”是他的法名。云谷禅师的法名叫“法会”,这是一位很有名的禅师。了凡先生到南京栖霞山,去参访,去拜见他。“对坐一室”,在禅堂里打坐。“凡三昼夜不瞑目”,没有倦容,为什么呢?因为没有妄想,没有杂念,故能精神饱满。云谷禅师看到他这么年轻,有这样好的功夫,很难得,不容易。
云谷问曰。凡人所以不得作圣者。只为妄念相缠耳。汝坐三日,不见起一妄念。何也。
凡夫之所以不能够成为阿罗汉以上的圣人,原因在哪里呢?妄想太多了。“华严”上说:“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。但以妄想执着,而不能征得”。病根就是在妄想,“妄念相缠”不得作圣。你坐在这里三天三夜,我没有看到你起一个妄念,这是为什么呢?
余曰:吾为孔先生算定,荣辱死生,皆有定数,即要妄想,亦无可妄想。
了凡先生是个老实人,(老实最可贵)。他说:“因为我的命被孔先生算定,一生的吉凶祸福都注定了,还有什么好想呢?想也没有用处!所以干脆就不想了”。知道五十三岁八月十四日丑时就要走了,所以生死是一定的。哪一月、哪一日、哪一天、哪一个时辰,人家都算定了,有什么话说?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,所以他就不打妄想了。
云谷笑曰:我待汝是豪杰,原来只是凡夫。
一个人能够三天三夜不起一个念头,那是很了不起的功夫。他不是功夫,他是命给人算定了。所以云谷禅师就笑着说:“我还以为你是功夫不错的豪杰,原来你还是个凡夫”。
问其故。曰:人未能无心,终为阴阳所缚,安得无数。
了凡先生就向云谷禅师请教:“这是什么原故”?这就说明数的道理。人为什么会有命运?为什么会落在数量里?人如果到了无心,就超越数量了。袁了凡先生有没有到无心?没有。他只是什么都不想,因为想也没用。他还有一个妄念,就是我什么都不想了,有这么一个妄念。这个妄念还在,还是有心,并不是无心。所以他常常心里有个念头:“我一生都算定了,一生都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”。所以他并没有到真正的无心。既然没有到无心,决定为阴阳所缚,怎么会没有数?数就是数量。以数学的原理,推演出来过去、现在、未来。
甚深禅定不是一般世间人所有的。佛门里像黄祖师,他是在定中所见的境界。因为在禅定中,时空都突破了。时空突破了之后,过去、现在、未来自成一片,全部都看到。那是决定真实,一点都不会差错。为什么?他看到未来的事,不是他推算的,而是眼前亲见,这要相当功夫才行。所有靠数理来推论,我们世间凡夫做得到的,现量境界现前,就不是世间凡夫所能做到的。在佛门至少要三果阿那含以上,他们有甚深的禅定,能够见到过去、未来,这是不会错的。
但惟凡人有数。极善之人。数固拘他不定。极恶之人数亦拘他不定。汝二十年来。被他算定。不曾转动一毫。岂非是凡夫。
你从遇到孔先生被他算命算定之后,距离现在二十年了,这二十年来,你的命运一点都没有改变,完全照着他给你算定的走,这不是凡夫,是什么。你的命运里每一年、每一月没有加、减、乘、除,这是标准凡夫。所有一个大善之人,命有没有?有,但改变了。大恶之人呢?也改变了,不会照原定的样子。由此可知他二十年来没有行善,也算没有作恶,他的命运完全照着孔先生所算定的,这叫做标准凡夫。
余问曰:然则数可逃乎。
曰:命由我作,福自己求,诗书所称,实为明训。我教典中说,求富贵得富贵,求男女得男女,求长寿得长寿。夫妄语乃释迦大戒,诸佛菩萨,岂诳语欺人。
这是云谷禅师教导他改造命运,也就是跟他讲定数里有变数,这是袁了凡原本不知道的。云谷禅师承不承认有定数?承认。前面讲过:“人未能无心,安得无数”。世俗讲的“命运”,云谷禅师完全肯定,承认,确实有命运。但是命运自己可以改变,可以创造。所以佛家不是宿命论,佛家是创命论,自己创造美好的前途。但是立命要靠自己,如何一个人都帮不上忙,没有人能够代替我们改造命运,决定要靠自己觉醒,靠自己改造。他是个读书人,所以就先用诗书里面的道理来开导他。
“命由我作,福自己求”,这是儒家所讲的,《诗经》、《书经》中所说的。云谷禅师懂得,他说这是明明白白、的的确确的教训,这是事实。
再看看佛所讲的,“我教典中说”,云谷禅师是佛门大德,“我教典”就是佛教经典中所讲的。“求富贵得富贵,求男女得男女”。命里没有儿子,你要求,可以得儿子的。“求长寿得长寿”,因为他短命,寿命只有五十三岁。这就是告诉你,你求什么、得什么,这是真的,一点都不假。
章嘉大师说过:“佛氏门中有求必应”。但是章嘉大师有解释。有些人在佛门当中求,求不得。是什么原因?那是不如理、不如法。懂理论、懂方法,如理如法的求,就有求必应。如理如法的求,还是得不到时,这是自己有业障,必须把业障消除,没有了障碍则得感应。这是章嘉大师说过的,没有求不到的。
从根本的原理来讲,世出世间法,“唯心所现,唯识所变”。我们一切的需求,就是求作佛也能成佛,都是根据“万法唯心”这个原理。《华严》上说:“应观法界性,一切唯心造”。所有我们“求”,基本的原理就是真如本性。方法最圆满,最恰当的就是佛陀的教诫。依据佛法的理论教训去求,我们求不老、求不病、求不死,能不能求得到?决定求得到,确实求得到,都在佛门之中。云谷传给了凡的只是极小的一部分。因为了凡的志向不大,只求世间的功名富贵。这是求这些,所以云谷禅师只教他这个部分。云谷禅师满他的愿望,他想求得功名富贵,就告诉他求得的方法。特别告诉他,“妄语乃释迦大戒”。戒律里有“四根本戒”,就杀、盗、淫、妄,所以妄语是佛家的根本大戒。佛怎么会妄语,怎么会骗人?换句话说,告诉他求男女,得男女;求富贵,得富贵;求长寿,得长寿;这是事实,决定可以得到的。了凡依教修行,此三者果然如愿获得。
余进曰。孟子言。求则得之。是求在我者也。道德仁义。可以力求。功名富贵。如何求得。
这是进一步向禅师请教,说:“孟子言,求则得之,是求在我者也”,《孟子》上有这么一句话。但是了凡的想法,“道德仁义,可以力求”,那是我本身的事情。我希望成圣成贤,在道理上是讲得通的。“功名富贵,如何求得”?“功名富贵”,是身外之物,也能求得到?我没有功名,能求得功名?没有富贵,能求得富贵?这是乎是命里注定的。命里没有,哪里能求得到?命里有的求得到,命里没有的到哪里去求?这是一般宿命论,也就是命中的一个常数。常数是前生造作的因,这一生应得的果报。殊不知常数里有变数,加上变数就不一样,的确功名富贵也是我们可以求得到的。
云谷曰。孟子之言不错。汝自错解了。汝不见六祖说。一切福田。不离方寸,从心而觅。感无不通。
孟老夫子的话没错,“汝自错解了”。你自己错会了意思,你并没有真正理解孟子所说的,你的解释只对了一半,另一半你不晓得。对的一半是德性上,除了德性之外,还有事相上,你也可以求得到的。你不见六祖说:“一切福田,不离方寸。从心而觅,感无不通”。这话出在《坛经》上。
《六祖坛经》、《金刚经》、《楞严经》,这三部经典在中国,自古以来被大家公认的是第一等的作品。《坛经》是中国人写的,所有对中国人来说,有一份特别亲切的感情在其中,也实在写得很好,是整个佛法的纲要。我们不能把它单单看成禅宗的经典,它是整个佛法的纲要,也可以说是六祖大师的修学心得报告。
六祖讲:“一切福田,不离方寸”。“方寸”就是心地。“从心而觅,感无不通”。求要到哪里求呢?从心地里面去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