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知”的创新
一次,有位伽友打来电话,说是她的一位朋友对瑜伽和传统文化很感兴趣,而且还搞了一个文化沙龙。想见见我,聊一聊。
见面后,这人始终话很少,如果我再不说话就冷场了,于是我只能与带她来的朋友闲聊起来,我想她大概是比较深沉、内敛、斯文吧。
闲聊中不知怎么提到了《易经》,结果她突然发话说,有人认为老子的《道德经》太久远了,不太适合现代社会,应该改一改,应该有所创新。
她的话虽然让我感到愕然,但出于礼貌,还是极力的找出一句最客气、委婉的话来回答她这个与传统文化风马牛不相及的问题。
于是,我满脸堆笑地反问她一句:“老子先生只是讲了——太阳从东边出,从西边落下。请问现代人打算怎么个改法?”
......
在与一些年轻人的交谈中,往往会发现,他们常常会人为而刻意的“划”出一条鸿沟,以强调他们的知识性和创新性,好像一旦接受了传统的东西,就意味着陈腐、老旧、古板,甚至要故意摆出一副不屑的姿态,以表现自己的“西化”做派。
这并不能责怪这些孩子的无知,我们也曾年轻、轻狂过。你可以质疑、批判,甚至破口大骂,但是必须有一个前提——你得先了解它,你别骂完了之后,连它是“男”是“女”都不知道,那你就造了业了,这个“业障”就大了,为什么?贪、嗔、痴、慢、疑“五业”你在刹那间就一并占全了。
孩子,这不叫创新,叫无知。
无知不可怕,无知就是不知而已,可怜的是拿无知当个性,就可悲了。 “无知”如果是一种心态,那倒是大境界了,生大智慧了,佛教有句话叫“般若无知”啊!这也就是《黄帝内经》为什么一上来就先谈“天真”的缘故。
这就是“道”,“道”就是活命的哲学,生存之本,就像太阳东升西落,你承不承认它地球也得转,不以你的意志为转移,这叫客观规律。
什么叫创新?
很多人以为自己老祖宗的东西古板,大错!
东方传统文化是最讲变通的,《易经》的“易”是什么,不就是变化吗?但是,你如果非要去研究如何让太阳从西边升起,那是你愚痴,岂能拿愚痴当创新?
之所以现在大力提倡创新,正是因为现在中国的年轻人太缺乏创新意识了,这叫——缺什么补什么;没什么才吆喝什么。
创新离不开创新之道、创新意识、创新思维,因为思维方式决定你的行为方式,思维都僵化了(现在教育过度的专业化、模式化,所谓“学科”其实就是一套僵化的磨具),你何以创新?那叫异想天开。创新也是要建立在“道”(规律)这个根基上的,它不是无中生有的臆想。
事实胜于雄辩,我们可以看到身边太多令人啼笑皆非的例子:
问:“为什么我在百会穴上拔罐子始终拔不上呢?”
一些本科大学影视制作专业讲灯光的老师,只能照本宣科,连他自己都承认根本不会在实景当中布光(因为这“影子”不听教授指挥)。
中医大学某些教授,在电视上大侃经络、穴位的作用,结果了解他的同事都知道,他根本不会临床治病,但是理论讲的是头头是道。
商学院就更不用说了,《富爸爸,穷爸爸》的作者罗伯特•清崎就提到过,一群没有做过CEO的人,在课堂上教你如何成为一名成功的CEO。
结果,成就CEO最多的并不是商学院,而是经过军校培养出来的军官。
……
还有,现在最要命的是用西医的思维模式在学习和培养中医。过去几千年历朝历代的中医大家,请问哪一位是出自“科班”?全是师承、家传,甚至完全是自学成才,我们不说张仲景、华佗等等,就说这清代的大医家徐灵胎、黄元御,完全都是自学成才的,不仅是对《黄帝内经》、《伤寒论》、《金匮要略》这些医家专著的研究,而且没有不通易、道的,而且个个都有独到见解,不是还进了四库全书吗?
而现在可能吗?就算你中医博士毕业之后,还不是要跟临床医生从抄方开始吗?你不重实践,何以创新?所不同的是,人家过去从小就开始抄方,耳濡目染,练的是童子功。而现在倒好,三十几岁只混得一顶博士帽,然后再从抄方开始,抄上几年的方子,才开始学习正经活儿,等到自己能独立治病了,也就还剩十几年就该退休了。还想创新?能跟上临床老师,就算你积了大德了,更不要说出现像徐灵胎、黄元御这样的大家了。
有用才是硬道理,不是说“空谈误国”吗?校园里的空谈模式不改变,创新意识只能是一句口号,误国不敢妄言,误事、误人、误诊、误伤将是必然。
大棚里长不出参天大树,没有根基、底蕴、土壤,何以成势?甚至没有种子,哪有无因之果?
这恰恰是西方的"学科“教育模式,怎么能怪罪于传统文化呢?
儒释道文化,不是一直都在强调——以不变应万变;变而通;善巧方便;举一反三;不可“死在教下”吗?你不会用怪谁。
难道因人而异、因材施教、辨证施治……不正是我们传统文化、传统医学所强调的灵活性。
难道没完没了、百折不挠的坚信抗生素能包治百病,就是创新、科学、灵活、变通、智慧?难怪一些西医的内科医生自己都承认,很多时候只是在用仪器和广告(药品)治病......
你再看,伦敦奥运会跆拳道49公斤级卫冕冠军吴静钰,为什么能以她那弱小的身姿展现出巨大的能量?仅仅就是她的教练在她的训练中加入了“以静制动”的太极元素,她就以四两拨千斤的轻松态势一举拿下了冠军。
当然,自己的悟性很重要,你通过她所说的话就可以看出其悟性:“你必须让自己松下来才能继续发力,否则,你一直发力会很累,也很容易被别人打倒,就像太极一样,松下来,然后突然发力,这样是最好的。”
难道这不是传统文化和东方修炼术的“以静制动”、“以柔克刚”“、上善若水”的道理?难道这不叫变通、创新意识?
其实,抱着金饭碗在讨饭,才是国人思维理念的致命伤,教育的致命伤。
不要等到人家韩国、日本等其他国家,在拿着我们的传统文化当宝贝的时候,你又嚷嚷:是我的!充其量也就是一个“瘦田无人耕,耕来有人挣”的劣根心态而已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