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道随笔
禽流感到底是“7”还是“9”

 禽流感到底是“7”还是“9

 
       上个世纪末,曾有人预测21世纪,癌症会像感冒一样的多,而感冒会死人。我想当时大多数人都不以为然,甚至认为这是胡说八道、制造恐慌。我当时也是这么认为的,起码觉得那也不可能是近期的事儿。
       世界上大多数的事情,都不是以你的意志为转移的,无论你有没有所准备,打不打算接受,它都会如期而至,甚至不期而遇。
       即使不是禽流感,也会是肠病毒,不是“H 7”也会是其他更多的数字代号,其实这只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代表而已。
       03年“非典”恐慌的一幕,至今令人难以忘怀。其实,想当初的所谓“非典”,原本就是普通的冠状病毒而已,它之所以又变得不普通的原因,只是人家“改良”了一下品种——病毒变异而已。
       连细菌、病毒都知道改变,而我们的“作战”方针却始终不渝—— 一杀到底,而人家的态度却是“这个世界谁怕谁,你杀我就变。”成了打不死的“吴清华”。
       连这小小的病毒、细菌,都知道“以不变应万变”,都“懂”得与时俱进,不等你“道高一尺”,人家首先“魔高一丈”,而我们的思维方式却执著的重复着一点——杀!杀!杀!而且使用的多为“关门驱寇法”,即使不死,也是“杀敌一万,自伤八千”。
杀到最后,结果怎么样?
       “非典”是暂时过去了,可是那些“非典”的幸存者们,后来又怎么样了呢?由于大量使用激素,两年后,股骨头坏死、心脏搭桥、肾病等等的后遗症就显现出来了,甚至很多人都拿了残疾人证书。
       而很多业内人士都知道,当时名老中医邓铁涛老先生,在广州治疗50多例“非典”病人,其结果是——零死亡率、零医护人员感染率、零转院率。而与之毗邻的香港,医学技术发达,却有很多医护人员成为了“英雄”(牺牲了)。
       但是,让人不解的是,你会发现,我们在谈到宣传中医和祖宗文化的时候,却始终表现的如此羞涩、低调,就像大观园里的林黛玉一般——不敢多说一句话,深怕错走一步路。
       而且,现在大多数国家都存在着健康导向的巨大失衡,除了日本尚好一些以外,其他国家基本都是——治疗大于预防,其比例严重失调,甚至到了可以基本忽略的地步,用于预防的各项投入是少之又少,这种倾向几乎到了一边倒的程度。致使现在我们可以看到太多高智商、高学历的人群当中,低“健商”泛滥,而这些人健康知识的缺乏,又在直接影响着下一代人,直至影响一个民族,前景令人担忧,即使不再成为“东亚病夫”,恐怕也将演变成“东亚弱夫”。
       强国梦又怎能靠这一代接一代的虚弱身板来实践?靠抗生素来支撑呢?
       滥用抗生素的后果,早已显现;再看看这气候的变化无常,初春出现31度的高温,然后再以二十多度的温差骤降,让你瞧瞧什么是冰火两重天,这种种“神经兮兮”的反常现象,难道还不值得我们稍稍担忧一下来自大自然的报复?何尝又不是“依报随着正报转”的结果呢?何时我们又能从“畏果”转变成“畏因”呢?没有“因”,又何来的“果”呢?“因”与“果”只不过是如影随形而已。
       为什么最近报道中提到的那个四岁的小男孩,虽然发现了体内携带禽流感的病毒,但却没有发病,没有任何症状?
       请问你、我、大家又有谁身上不带菌?不带有各式各样的病毒?你不知道并不代表没有,你不认识它,并不代表它不存在。
       哦,你以为出了人命后,你给它排个号?您说它是“7”或者“9”,它就固定不变啦?请问排到几位数,您能赶在它的前面消灭它呢?
       我们人类,在骨子里始终暗藏着“人定胜天”的“高大全”心态,以及征服者的形象。别忘了,这样的“性格”恐怕也照样会决定人类的命运,请问又有谁能置身事外成为旁观者?哪一位又可以独善其身?
       咱中国有一句话,叫“冤家宜解不宜结”,请问人类,您到底想在何时将所有跟您过不去的微生物们,赶尽杀绝呢?您又将用什么科学方法和科技手段,来净化人类直到——无菌、无毒,独享人间快乐呢?
       如果不能,那我们是否可以反思一下,或许让更多的人都能像那个小男孩似的,虽“百毒”觊觎,但我自岿然不动。正如《黄帝内经》所言:“正气存内,邪不可干。”如此,您又何必担心:“邪之所凑,其气必虚”呢?
 
 
 



返回列表
返回列表
首页 搜索 购物车 我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