留言解析
没有规矩不成方圆(1)
 

 
 
XL(微群留言)
 
    今天读认识佛教,净空法师讲到拜李炳南老师为师的那段:
 
    当年我亲近李炳南老师的时候,正式要拜他做老师,跟他学佛,他提出三个条件:

    第一,从今天起,只可以听我一个人讲经说法,其他任何人都不准听;

    第二,你从今天起看书,无论是佛经,或是其他书籍,未经我同意,一律都不准看。第一不准听,将你的耳朵塞住了;第二不准看,又将眼睛遮住。

    还有,第三,你从前所学的,我统统不承认,一律作废;从今天起跟着我从头学起。
 
    这三个条件想想很刻薄,初次听到,觉得老师很专制、跋扈、不讲理,好像贡高我慢得不得了,瞧不起人,我最后想想,还是接受了,拜他为师。
 
    原来这就是戒条,就是教我断烦恼。多听、多看,多烦恼;少听少看,不听、不看就没烦恼。原来老师是用此方法来教我“烦恼无尽誓愿断”。我遵守他的教导,半年以后,果然妄念少、心清净、智慧增长,真是得利益。老师的教戒要我遵守五年,我非常感激他,因此得到真实的受用,我自动再加五年。我遵守他的三条戒共十年,如此奠定了学佛的根基,这就是“烦恼无尽誓愿断”。

    心地清净之后,老师的教法开放了,他劝勉我去十方参学。何谓参学?就是任何人讲都可以听,妖魔鬼怪也可以听,任何书都可以看。一切见闻对你只有好处,没有坏处,因为你有能力辨别邪正、是非,不会被人牵着鼻子走,有了这样的能力,老师就会放你出去参学。
 
    原来初学的人并未具此能力,听这个,这个好,跟他走了,听那个,那个好,被他转了。就像小孩童,父母看得紧,因为他不知邪正,是非,不识得失利害。老师真是大慈大悲,保任悔导,尽心尽力,所以学佛要走这样一条路,亲近善知识。遵守老师三条戒律,称做“师承”。德学的成就一定要有老师指导。
 
    良师难遇!好老师到何处去求?这是多生多劫的善根、福德、姻缘成熟才遇到。我很幸运!师资之道,真是可遇不可求,非常难得,这是机缘。自己真的要种善根、培养善缘。

 
 
    看了这段,马上感到这不是我自己正在经历的一切吗? 文道瑜伽不是就是这样一步一步教我们这样做的吗?
 
    一入群的时候就看见群规有:不许转发任何瑜伽网站的链接(原文:群内禁止发布任何形式的广告内容和相关链接,不可带入其他类型瑜伽的相关宣传);老师的微课:如何识破邪师,清楚的认识自己,通过一些实例让我们具备辨别邪正、是非的能力。当你具备了这样的能力之后,不管是在健康问题,还是在处理别的问题就不会被人牵着鼻子走,也不会没有主见,随风摇摆了。
 
    网站所有的内容和老师所有的微课,不就是教我们断妄念,心清净,智慧增长的?真正的瑜伽不就是使我们增长智慧的吗?
 
    感触颇深! 感恩老师!
 

     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
 
文道解析:
 
    我没有净空法师那样的利根,我用了二十多年的时间,很多事情是到了师父圆寂之后,才开始有所回味、醒悟和渐悟的。但是,这一切都是师父在世时帮我扎下了深根的关系,尤其是让我明白了——戒学与定、慧的因果关系。说白了,也就是老百姓常说的:“没有规矩不成方圆”;也可以理解为,你若要想成就“方圆”,必得遵循方圆之道的路数,反之就是歪瓜裂枣、歪门邪道、歪七扭八的四不像。这就是有因才有果的道理。
 
    我几乎可以记得师父对我说过的每一句教诫,而且都是心悦诚服地欣然接受,因为我心里非常清楚,这就是最为直接的路径,少走和不走弯路的聪明之举。
 
    我早就在文章中提到过,我为什么在学习佛法的道路上,没有入错门、走错道?完全是因为有缘遇到了我的恩师觉顺法师。同净空法师说的一样,我在学佛前十几年当中,师父对我的要求也是每一本书都必须经过师父的同意才可以阅读,而且师父每一次都是在认真翻看后,把一沓书籍分为两部分,一部分给我带走,一部分留下的就是不让看的。
 
    记得有一次,一位同门老居士(也是师父的弟子)送我一本某著名佛学研究者的书籍,尽管市面上和大众中都非常流行阅读这位老师的书,但我也未敢有丝毫的自以为是,还是老老实实地拿去找师父:“师父,您看某某某的书我可以看吗?”师父翻看了片刻这样回答我:“现在暂时不看,等你到了有识别能力的时候再看。”我马上说:“好,师父,我明白了”。就把书又还给了那位老居士,并直言相告师父说的话。直到十几年之后,我读了这位文化学者的讲记后,顿时明白了师父当年、当时、当下的良苦用心。虽然当时师父没有告诉我原因,也正是因为我没有显现刨根问底的“愚痴相”,所以到了“灯”亮的时候,光明自然就会显现,可见悟性靠的不是意识心、所得心,那叫“所知障”;又可见,没有戒不能生起定慧之心,不能感应道交。
 
    我早期学佛时,师父还说:“不要到处乱跑造访什么名山、名师啊!现在末法时代和古代不同了。要制心一处,才能无事不办啊!不可外求啊!”我依旧说:好!不仅照做了,而且从心底里感恩师父教诲,使我不去误入歧途,就此奠定了自己的人生观和生而为人应有的信仰和基础。
 
    师父说的话,我一定听从,师父让我不干的事情,我一定不干。这不是迷信,而恰恰是在这样纷繁复杂的“末法时代”,你有没有悟性和缘分认定谁才是自己的师父。认准、认定这本身就需要缘分和慧根,既然认定之后,哪有不听、不照着做的道理呢?所以,我也要劝大家,你如果还没有认定此人是你的榜样和老师、师父,就不要轻率拜师、认师,一旦认准了,他的教育你又为何不听、不照着做呢?没有这个道理的!当然,认定是一个双向选择的关系,师父也不会乱收弟子的。所以,虽然大家尊称我为文道老师,但是即便是在瑜伽的师承关系当中,至今我还没有认定过一位自己的“弟子”。
 
    师父还曾说过我:“你这次回来,一脸的疲惫色啊!”师父一言一出,我顿时意识到,师父这是在用婉转的语言严厉地批评我:
尘劳啊!这就是在说我远离智慧了,这是最大的烦恼障啊!也就是瑜伽所说的“人心向外”,佛家所说的“攀缘心”、“分别心”,离真心、自性越来越远了,也就是佛教所说的“执著”啊!八万四千法门何来之有?何用之有?就是因为人类有八万四千种尘劳,八万四千种烦恼的存在,佛才说了八万四千法门来对治、治疗它的。否则,没有病,没有迷,佛还有何法可说啊?“法尚应舍何况非法”,无非是“如筏喻者”罢了。
 
    什么叫“回头是岸”?什么叫“觉与悟”?什么叫“不怕念起就怕不觉”?不是你学会几句佛教用语,只会搬出来当成知识显摆,当口号喊一喊的,这叫“着相”。
 
    好在师父给我一条重要的戒律,那就是——万不可心外求法,我谨遵这样的戒规和原则,继续求学经典,甚至常常几乎达到“闭关”的程度,并做了大量的笔记,这一学又是十几年。

 
    直到我开始瑜伽教学生涯之后,好多人,好多会员、学员一批批地走到了我的面前,无形中我忽然发现,他们只要说点什么?哪怕是违心的、不真实的,我都能挖掘出他们内心真实的一面,而这些真实的东西,常常是当事人自己都不清楚的。为什么?就是现代社会的很多人,早已久违了的并非是别人,他们失去的并不是别的什么人或者什么东西,迷失的恰恰正是——自己!最不认识的也是——自我!yoga这个词从来就没有超出过这个范围,它从来就不是“动形”的代名词。所以,只要你不认识自己,就不可能认识瑜伽!当然,认识瑜伽的目的,也正是为了通过瑜伽认识自我。因此,它和中国大道文化一样,都是“内学”,修炼术也必然、必定、必须是“内功”)
 
    但偏偏越是不认识自己的人,妄心更大,动不动就玩“禅定”,就谈“明心见性”,殊不知这是大妄语。
 
    为什么?
 
    请问你,为什么打开所有的经书,都是从“开经偈”开始的?就四句话,不难懂:“无上甚深微妙法,百千万劫难遭遇,我今见闻得受持,愿解如来真实义”。可是,你却既没有相信它有多么的“无上”,也不觉得它有多么的“甚深、微妙”,更没有“受持”。什么叫“受持”,就是完全接受,毫无疑义,必须做到了,这才叫“受持”。不要以为读诵就叫受持,那叫“喊破喉咙也枉然”。所以,接下来虽然你读过、看过、说过、摸过这些经书,那还是“难遭遇”,就是“无缘对面不相识”,跟没有遇到是一样的。好,接下来最后一句是关键中的关键:“愿解如来真实义”啊!这个真实义不是那么容易解的,如果简单的话就不说它是“无上甚深微妙法”了,就叫一二三四五六七了。所以,是必须发大愿的,是要信、愿、行相结合的。
 
    请问:有多少人在落实开经偈啊?连开经偈都不理会,你是不可以读经的,为什么?道理很简单,哪有不肯开门,就撞门而入的道理呢?所以,乱学经典、乱解经典,也照样让你撞得头破血流。你看看,这就是简单的道理不想懂,简单的事情又不愿做的必然下场。这样下去,你必走反道!即便是过去佛在世的时代,也少不了波旬、提婆达多这样的魔王、魔头,更不要是说“末法时代”了,邪教从来就没有停止过。
 
    在我皈依并学佛的前十年,很少有人知道我是佛弟子,更加很少跟人谈及佛法,为什么?很简单的道理,因为自己还太浅薄,自己连学生还没有做好,有什么资格和本钱以及智慧去跟人家解读佛教?那是要误人慧命的,这不比杀人性命的罪业更轻啊!

 
 

      【续 接】:


   没有规矩不成方圆(2)—— 瑜伽教练的最大障碍

    

  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




返回列表
返回列表
首页 搜索 购物车 我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