温宫散寒篇
正如上篇所说的,西医认为月经不调、量少、闭经及不孕症等,与体内缺乏某种激素有关,比如黄体酮。于是乎,还是那个老招数——给病人注入化学药物激素黄体酮(注意:这不是你人体自生、自产的所谓天然“黄体酮”)。
然而,中医发现一个“规律”:凡中医诊断为宫寒不孕的女性,经西医检查后,大多存在“缺乏黄体酮”的结论。换句话说,凡是所谓“黄体酮缺乏”的人,反过来经中医检查后,却发现多为宫寒。
这就很有意思了,明明是同一种疾病,却因为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,得出的结论和治疗方法以及预后的结果却如此大相径庭。
好,两条完全不同的“后路”就摆在你的面前,需要作出抉择的其实是你自己:一是采用人工化学合成的激素药物;二是温宫散寒。请注意:关键是这两条路的结果并非殊途同归,却依然是大相径庭。如果您还听不懂的话,我打个比方:譬如气温下降,感觉寒冷,请问您是赶快添衣加被、遮风避寒、趋于温暖呢?还是准备继续脱单衣服,不断抓起药物往嘴里塞,以此驱寒呢?再比如:粮农种地,谁都知道必须是春播夏种、秋收冬藏。有没有人三九严寒的时候,非要在冻得硬邦邦的土地上耕地、播种、产粮的道理?这是不是撒上点化肥、农药就能解决的“科学”问题?显然这压根就不是什么高智商的话题。
问题本身并不复杂,大道向来“至简”,只不过是“道不迷人人自迷”罢了。可见,“科学”过了头,也会变成一种迷信,因为科学≠真理,就如同知识≠智慧一样。所以佛教认为,世智辩聪恰恰是生慧的重大阻碍。为啥?因为它常常会障道,增长我见、我执。所谓智慧,就是“智”不离“慧”,方为智慧,它需要的是悟性、觉性,它是自性中“原装”的,它同真理一样,只不过是需要发现力而已。
看来,病人不能一味地期盼自己命好,每次生病都能遇上医术高明的神医,一旦治不好就怨声载道。因为医生不只是需要医术,还有更关键的两样——医道和医德。“德”是建立在正道、大道基础上的,才能符合“生生之德”(也叫“天道”)。即使“科学”也不能违逆天道、天理。这上百年以来的教训还不够多吗?有些医生并不是医德、医术不好,而是因为“道”不同,而注定了结果的不同,所以有句话叫“道不同不相为谋”。因此,即便我们自己不是医生,最好也得学点“道”,自己懂道理了,主动权还是可以掌握在自己手中的,选择什么样的医生,哪种医术?你起码是有选择权的嘛!
因此,黄体酮缺乏只是“果”,而宫寒才是导致它缺乏的“因”。“果子”摘除了,照样还会继续不断地生长,因为根和环境、土壤没变,结果必然照样产生。如果懂得温宫散寒,内分泌的循环和调节才能顺畅、平衡,这天然的、人体自带、本有的“黄体酮”就能如期而至了。说句俗话:它被冻住了、冻死了,自然就没有了生机活力,气血自然就不流通、不循环了,自身不产生能量,月经从何而来?别说怀不上孩子,即使勉强怀上了,你的子宫环境也不利于胎儿的生长。当然,对于你自己来说,这样的子宫乃至整个妇科,也始终是个病根儿。
而且在我看来,一个在化学及药物激素环境中催生出来的胚胎,将来充其量也只是一个“化肥儿”,一定存在某种不同程度的后患。
这同样不是一个科不科学的话题,而是脑子的问题,思维方式的问题,是两条“道”的分歧!可见你的“术”再如何地科学、进步,一旦脑子“瓦特了”、“冻住”了,才会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称之为“科学”和“进步”。这是哪门子混账逻辑?
所以,它们之间的关键分歧就在于:一个是短视、治标且有伤害;另一个是长效、治本、无害且简单。可见,一个是“以道御术”,一个是“弃道求术”。就看你有没有道行看破了,而“术”只在于什么人使用罢了。
散寒也罢,化湿也罢,活血化瘀也罢,温肾、暖宫是关键。
问题是你怎么做才能有效呢?
温宫散寒的根本之法到底是什么?
怎样才能使你的血海充盈?
如何才能给子宫创造一个温暖、阳光的环境?
怎样才能使其阴阳、雌雄激素自然平衡?
以下内容转入会员区在线小课——温宫散寒的根本之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