修学推介
拔罐+拔背——立竿见影的疗效
 

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拔罐+拔背——立竿见影的疗效
 

  昨天早晨,一好友打来电话,说是早晨睁开眼睛想起床,感觉天花板在“旋转”,想试着起来上洗手间,发现更加的眩晕,几乎摔倒,赶紧上床闭眼休息。但是,躺了两个小时,慢慢睁开眼睛,仍然未见好转。
   
  我赶过去后,在她后颈部督脉的大椎穴下方(维道、大杼、风门、身柱穴附近)拔了一个罐子,不到
10分钟,起罐后出了很多的水泡(照片如下)。光是大的水泡就6个,罐子边印一圈还有好多小水泡。
 

 
  因为她近期工作紧张,伏案多日,加上精神压力,常常使得自己的颈部、背部、肩部周围处在一种下意识的紧张状态,因而毫无疑问会锁死这个区域的气血,气血受阻后,势必会压迫神经、血脉,因而引起眩晕。

  拔罐是为了帮助她尽快活血、解瘀,结果只这一个罐子下去,还发现了她体内郁滞的湿热,这大概恰好证实了“久坐生湿”的道理。
 
  拔罐之后,我让她慢慢起床,立马做了一组肩肘功鸟王座式见:在线小课—胸顺气功),目的是为了“拔背”(是指内家功夫中的“拔背”,不要误解为只是外形上的拉伸)


  为什么不让她在发病的急性期做“颈功”呢?是因为她已经眩晕了,就不宜在当时牵拉颈部,而是通过肩肘功、鸟王座式进行“拔背”,宣开通往脑部的气血通道。要知道,在颈部到两边肩部的这一小段当中,就有多条经络经过这里,而这些经络正好在这个区域并列、交叉、交汇、上行于脑。

  此时,让她按照正确的方法慢慢地自行练习这两个“瑜伽导引”的功法,并不是为了让她在病中锻炼身体,而是为了直接解决问题——以柔劲“拔”开这里的经脉通道,快速让上下气血通畅起来,一功就可以直接宣开多条与之相关的经脉,并且通过功法内在的按摩,帮助她释放掉肌肉、神经、精神的紧张,快速缓解眩晕的症状(可见,有时睡眠并不能释放乳酸,错误的瑜伽和运动相反还有增加乳酸跟肌肉的、神经的疲劳)。



  结果,从拔罐到“拔背”,加起来只用了不到
20分钟她就立马不晕了。她一边摸着后边的水泡,一边晃动着自己的脑袋,直呼“神奇”。

  虽然神奇,疗效立竿见影,但这在中医看来还属“急者治其标”,要想真正从根本上调节身体的功能,还当标本兼治。

  她的这种情况,西医叫颈椎病。而在中医看来,实际上属于一种“劳损”——长久肝肾不足,导致风湿阻络、气血淤阻而引发的眩晕。

  因此,
得了病还不是要耽误工作时间来调病、养病吗?所以,我常说:“磨刀不误砍柴工”啊!
  发生这样脊椎病的人实在是太多了,一般情况下,大家就得上医院先做各项检查,然后也没有什么好办法,顶多让你做“牵引”,去医院折腾一通,下次还是会继续发作,何苦呢!

  要知道,颈椎病和“劳损病”,它不是一个能够靠吃药、打针解决的问题,即便是用中药活血通络、滋补肝肾,即使见效,也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。

  如果平常注意调整安排好自己的工作、生活,即使忙碌,只要每天抽出一点时间用“瑜伽导引法”帮你修复一下身体,就不仅可以预防和调节你的颈椎、腰椎,完全可以起到“整脊(易筋、易骨)的作用,而且可以起到内调、内养、内通的多重功效,甚至可以激活你的身体潜能,而获得其他意外的收获,比如:身心双调。

  【以上内容源于文道老师所著的《中医瑜伽调百病》一书】     

  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
  像这样的情况平常适合用什么功法来调理呢?
    
  第一步: 先用“日常调理功法”(基础型)作基础调节1—3个月(对于初次练习瑜伽导引法的人而言)

  第二步: 修炼“
整脊功法”(老会员可以直接进入此项)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  第三步: 修炼
肝“筋”调理功,与“瑜伽强肾功”交替练习(运用中医的“滋水涵木”的原理调养肝肾)。

  
按照这样整套功法的“组方”来调节,才能达到“缓则治其本”的功效,而且你会感到越练身体越舒服,功力到位后,会有一种气血“浴身”的畅快感前提是必须“跟练”,否则你掌握不好“内功”调节的诸多方法。原因我们在视频讲座和很多文章当中都已经讲过很多次了,这里就不再赘述了

  如果特殊情况,实在抽不出时间练习整套调理功法的话,起码要抽出20分钟左右的时间,练习“瑜伽站立功”或者“懒人”功法。






 

返回列表
返回列表
首页 搜索 购物车 我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