修学推介
夏季——如何瑜伽养生(2)
 

     
  另外,你会发现尤其是我们中国人,往往会有抱怨的习性,夏天大喊热死了,冬天叫唤冻死了。不信你到大街上去看看肚大腰圆的“老外”们,烈日炎炎下脸上的表情,再看看咱同胞们的表情……

  《黄帝内经》在夏季养生当中,为什么特别提到要“无厌于日,使志无怒”呢?也就是因为夏天炎热,心火当令,容易使人烦操不安。而恰恰是在夏日里,养生首重养心,然后方能“使华英成秀,使气得泄”。就是要顺势而为,借夏时之气以祛邪和养阳,为秋日的“丰收”作准备。
      
  这人啦,想法决定活法,夏天是一个阴阳、天地之气交替的大好时节,既可以帮助我们养阳,还可以乘着这个难得的时机,清理一下过去积存在身体里的垃圾,而且现代人的代谢功能往往不太好,何不利用这个时节来增强一下自己的代谢功能呢?
      
  一旦念头这么一转,你就会“无厌于日”了,就会不再感到心浮气躁了,心一静,也就自然凉了,这也叫心能转境(境随心转)。
      
  还有,我们一定要清楚,养生它不只是一个成天谈吃、谈喝的问题,现代人得病绝大多数不再是缺乏营养了,恰恰相反,是琢磨吃喝有点过了头,才生出这许许多多奇奇怪怪的疑难病症。
      
  与其吃这喝那之后再去胡乱祛火,殃及脾胃,倒不如乘此机会,给自己的身体通一通经脉、水道;再通过“易筋、易骨”的方式,修缮一下身体这所“府宅”的框架结构,诸如——肾之府、胸中之府、精明之府等。
      
  待到秋收的时候,你才有资本“收藏”成果呀!否则,你不好好的利用这个夏日,反把它当成一种煎熬,甚至整天冷气、冷饮、大寒食物胡乱祛火,那就枉过这一夏了。那就只能像《四气调神大论》中所说的:“逆之则伤心”。 到了秋天,人家满载秋实,您只会“丰收者少”而没有收成了。严重者,到了冬天可能才会发现“冬至重病”了。所以,中医强调冬病夏治,这是有因果关系的
       
  现代人倒是应该考虑一下——自己的代谢问题、通道问题,自己的脏腑还有没有渐渐丧失它本有的功能的问题啦!这才是“革命”的首要问题。
      
  你要想想现代人为什么会上火,所谓“气有余便是火”,你以为这个“气”是正气、阳气有余吗?你以为它是邪气,必灭之而后快吗?错!那是因为道路不通,你又不给它出路,所以只能乱串、瞎跑,跑到了不该它呆着的地方,当然就“拱火”了。你“灭火”灭到最后,把自己宝贵的动力能源都给“灭”了,这邪气就更加出不去了,无异于“关门打狗”。
      
  那究竟该怎么办呢?
      
  一是“通”,二是“运”嘛,打通气脉之后,把它运送“回家”,这叫“引火下行”、“引气归元”,而夏季正是大好时光啊,阳气、动力最足的时候嘛。
      
  其实,你只要有办法解决“通”的问题就可以了,至于“运”是身体自调机能自动解决的问题。而人体的自调机能就只有靠养生而非医疗手段所能解决的问题了。
      
  那夏天的时候,到底怎样练习“瑜伽导引法”呢?
      
  我们先来谈谈一些朋友关注的——夏天练功流汗的问题。
    
  我们平常不厌其烦、苦口婆心的跟大家解释和强调——以静制动、修身养性、闲心而劳形、恬淡虚无、精神内守的好处、妙用,这下就到了“实践检验真理”的时候了。
      
  到了高温三十七八度,平常坐着不动都流汗的时候,而你在练习整套功法的时候流汗了吗?我相信很多人都流汗了,你真以为这全都是排毒的好事儿吗?
      
  我在那篇文章中说了:“如果你练习瑜伽大汗淋漓,那你练的就不是真正的瑜伽”。
      
  这句话怎么理解呢?
      
  其实,说起来很简单,就是一个词的差别——炼心。有的时候,我们往往认为自己已经静心了,其实未必。要不,我总是强调——功是用来“炼”的?炼的就是火候,掌握这个“火候”靠的是什么?是气,炼心首先要炼气,气沉了,心才能澄净。

  心本属火,夏季也是阳与火的季节,我们要的不是火上浇油,也不是“灭火器”,而是老子先生所说的:“天之道,损有余而补不足”,是调节阴阳之间平衡。
      
  汗为心之液,当你气浮于上的时候,就会形成内热,有内热就得散出去以保内、外平衡。相反,当你通过静心功法,引火归元的时候,它就能够起到固摄的作用(虚汗、大汗多为气虚,固摄的力量不足),而且静能养阴,自然就起到了最佳的“降火”作用,防止能量消耗。
      

【待 续】


返回列表
返回列表
首页 搜索 购物车 我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