夫血肉之身。尚然有数。义理之身。岂不能格天。
其实这里面的重点是讲妄念,妄想执著。身与数实在讲不相干,真正有关系的是心,身是受心的影响,主要的是心地。凡夫的心地,总而言之,自私自利,这是凡夫心,一定堕在数量里。如果拿佛法来讲,若用意识心,亦决定堕落在数量里,也就是用八识,八识是有为法。佛菩萨为什么能超越?因为他转八识成四智,他不用八识,所以不落在数里面。
“义理之身”,自己觉悟之后,用的是觉心。前面“血肉之身”用的是迷情。如果用的是觉智,“岂不能格天”!尤注说:“精诚所至,金石为开,此至诚所以格天也”。这有一个典故,汉朝名将李广,有一次行军时,路边草很深,草里面有一块大石头,他看错了,以为是一只老虎。他拔弓箭射它,用的力很猛,箭射去插得很深。下马一看是一块石头,自己也很惊讶,想我的力量这么大,箭能插得这么深!再射一次就射不进去了,才知是“精诚所至”。正像罗什大师七岁时举大鼎一样,没有心、没有念头时把它举起来。再一想我人这么小怎么能举得动?再举就举不动了。李广把石头当成一只老虎,不知道它是石头,知道以后箭再也射不进去了。这是比喻一个人以真诚之心,真诚没有妄念,所以金石为开。
由这两则小故事也能证实《华严经》讲的“事事无碍”。事事无碍是心地清净到相当程度,才没有妨碍:如果心不清净,事事都有障碍,所以触事成障。心地清净就没有障碍了。
【注:上面这三小段内容,对于我们炼功者究竟有什么重大的启示呢?我们顺势写了一篇引导性的文章,放入“会员区”中的“一点通”内:“用心不用脑”——戒除炼功弊端 的文章,请每位会员务必前往阅读】
“至诚所以格天”,“格”当作感格、感应讲。儒家讲的格物,“格”是格斗,“物”是物欲。我们要舍弃欲望,就是这个意思。舍弃欲望,不会被欲望所转,这叫“格物”,此地讲“格天”,天就是数,就是定数,也就是我们讲的命运。以至诚感格而改变了命运,转移了命运。至诚就是真心,至诚心,《观无量寿经》讲的菩提心,是至诚心、深心、发愿回向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