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注:本段为实用重点论述,放生、慈善、布施者亦当明理】
第二、针对缺点过失彻底改过
汝今既知非。将向来不发科第。及不生子之相。尽情改刷。
这是云谷禅师教给了凡先生改造命运的方法,对着袁了凡的习气毛病来下药,应病与药。他已经知道自己的毛病习气,所以教他要“尽情改刷”。“改”是改过,“刷”是刷洗。“各人有各人之病痛。既能平心自检。寻出一一病痛。一一过失所在。便有下手处”。
“尽情改刷”是真正的修行。并不是天天念经、拜佛、念咒这些形式上的功夫,修一辈子还要搞六道三途,都叫形式。形式的目的无非是提醒自己,是表演给别人看的,引发别人觉悟,真正目的在此地。个人修行不重形式,重在发现自己的毛病,这个叫“开悟”。把自己的毛病改正过来,就叫修行的功夫。所以最要紧的是,能心平气和自己来反省检点,把自己的毛病习气找出来。
“寻出就是寻找,找出自己的病痛,找出自己过失到底在哪里,这样便有下手处,你才知道如何去修正,怎样去改过。“用全神全力。反转来”。“神”是精神。全副的精神,全副的力量。
“反转来”,把它反转过来。下面举出几个例子教我们:“悭贪者转之以施舍”。譬如“悭贪”,“悭”是悭吝。我们有的不肯施舍给别人,没有的希望贪得,如果我们有这个毛病,“转之以施舍”,用布施的方法把它改正过来。我有别人没有,人家向我要,我很慷慨,很大方,我能送给别人。或者我看到别人有急需,他还没有向我要,我就主动的布施给他,这是修福。
“布施”有财布施、法布施、无畏布施这三大类。“法布施”是我们以智慧、技术去帮助别人,或者是教导别人。别人不会的我们会,我们要热心去教他,使他也有这种能力,或启发他的智慧,这叫法布施。
“无畏布施”是帮助别人身心安稳。他心有不安,有恐惧,我们帮助他,使他身心安稳,这叫无畏布施。譬如有人害怕走夜路,怕鬼,我们有时间就送他回家,跟他做伴,他就不怕了,这也属无畏布施。这是举例说明。
又如现在年轻的学生,都要去服兵役,服兵役也是无畏布施。为什么呢?军人保护这个地区国家百姓的安全,不受外面敌人干扰侵害,这自然是属于无畏布施。所以三类布施的范围非常广泛。佛告诉我们财布施得财富,法布施得聪明智慧,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。
台湾的放生风气很盛,放生也是属于无畏布施,但是现在放生有很多流弊。因为大家拼命去放生,有些商人拼命去捕捉鸟兽,“你不放生他就不去捕捉了”。这样的心态行为就不是无畏布施,而是残害众生,好心也变成了造恶业。放生应该是我们到市场去买菜,看到很多活泼的动物,推想它决定可以活得下去的,就买来放生,这是慈悲就苦。我们还听说有很多鸟兽公司,自己饲养的动物,决定没有谋生的能力。一旦放生到野外,决定是死路一条。这些我们都要知道。所以菜市场偶而发现,买去放生。放生的仪式,给他念阿弥陀佛,念三皈依就很好了。
“激愤者转之以和平”。这是讲性情,容易发脾气,容易急躁,这是大毛病。了凡患了这毛病,云谷禅师在此地劝他:“转之以和平”,和气心平,心地平静,你的态度自然温和了。这在德性上也是一个重要的项目,无论是佛家,儒家都讲求。孔夫子的学生赞叹孔子的德行有五种:温、良、恭、俭、让。第一就是温和,这是学生们对老师的评语,老师温和;良是善良;恭是恭敬,无论对人对事他都谨慎恭敬,谨就是谨慎;俭就是节俭,不奢侈,生活很朴实;礼让,孔夫子事事都让别人,决不会与人相争。这是夫子之美德。是做人的典型。
“虚夸者转之以切实”。这就是喜好夸大的毛病,为人不实在。如果知道这些事实,别人对我们说的话自然要打折扣,难以取信于人,因为我们不诚实,所以决定不能够浮夸,要诚实。
“浮器者转之以沉定”。“浮器”就是我们常讲心浮气躁。心浮就要以沉定来对治。沉着,心要清净,要能定得下来。
“骄慢者转之以谦恭”。世出世间实在没有一样值得骄傲。有什么值得骄傲的?事情做好了,是本分的,是应该的;做不好要处分。诸佛菩萨一切恭敬,孔孟亦无不敬。我们比起佛菩萨差太远了!所以对人一定要“谦恭”有礼,要谦虚要恭敬。谦与敬都是性德。
“惰逸者转之以勤奋”。懈怠懒散,是很大的烦恼。世出世间法如有这毛病,一定不会有成就的。所以一定要精进,要努力,要把精神提起来。释迦牟尼佛在世时,阿那律陀懒散的毛病就很严重。被佛呵斥一顿之后,他真的振奋起来,七天七夜不眠不休,结果把眼睛搞坏了。佛很慈悲的教他修“乐见照明金刚三昧”,以后他得了“半头天眼”,不用肉眼比别人看得还清楚,他能看到三千大千世界。所以人一定要发奋,要振奋起来。懒惰,做一切事情都不能成就。不但是佛法不能成就,世间法也不能成就,一事无成。古今中外,世出世间哪一个有成就的人是懒惰的人,是散漫的人,没有。大乘善根唯一精进。
“残忍者转之以仁慈。怯退者转之以勇进”。“退怯”是退步,退转。这也是大病,必须要勇猛精进。
这些毛病都是了凡先生自己叙述出来的。前面说过,各人有各人的病痛。如果我们也像他这样改进,其它的病痛要想一想,用方法来对治。下文云谷禅师教他修持的几个重要纲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