视讯文摘
《了凡四训》讲记连载(7)


改造命运的方法
 

  第一、知过
 
  因问孔公算汝终身若何。余以实告。
  云谷禅师就再问他:“孔先生给你算的终身流年休咎,算得怎么样”?他就老老实实将孔先生所算的告诉他。
 
  云谷曰。汝自揣应得科第否。
    云谷禅师反问他一句,这就是教他反省,找出恶痛的根源。“揣”是揣量,就是自己认真的去反省一下,也不应该得科第?
 
  应生子否。
  应不应该有儿子?你好好的反省反省,应不应该有?当然云谷禅师跟他谈话不会只有这么两句,但是这两桩事在了凡来讲是最重要的,最关切的,所以提出两条大的,他最关心的事情。其余的就不必提了。
 
  余追省良久。曰。不应也
  云谷禅师这一问,他想了很久。答复云谷禅师“不应也”。他真正知道自己的病根,老老实实回答不应该。因为他老实。“老实乃进德之基。凡饰非掩过之人。前途有何希望”。善知识遇到诚实人,他一定会爱护,才会指出他一条明路。要是自大傲慢不诚实,人家对你笑笑就完了,不会认真教诲的。下面是了凡先生反省自己的缺点,这是立命的基因。
 
  科第中人。类有福相。余福薄。又不能积功累行。以基厚福。
  从政的人要有福,如果没有福,老百姓就要遭难。一个人有福,确实全国的人民都有福了。今天讲民主自由,大家都认为这是真理,是时代的潮流,任何一个人都不能够抵挡的。这个潮流是好还是坏,必须再看下面的结果才能够论断。我们看看古时候的社会制度,读书明理的人没有争执,做皇帝的人有的非常开明。我们读唐太宗的《贞观政要》,太宗的心胸之开明,真叫人佩服。他给别人说:“做皇帝有什么好处,负这么大的责任,你想要做,我让给你做”。有这样大的心胸。他做皇帝并不是在那边享福,不是在那边作威作福,是替百姓做事,是替全国老百姓谋幸福,为国家选拔人才,这些人才为社会为人民服务的。
 
  确实,从政的人都是有福相的。“余福薄”。他想想,说我福太薄,没福。没福又不能修福,“又不能积功累行”,不肯修福。“以基修福”,“基”就是培植。不肯培福,不肯修福,没福不像做官的样子,不足以领导百姓,造福百姓。前面是说一个纲领,底下再给我们仔细分析。前面是总说,后面是一桩一桩来分析。
 
  兼不耐烦剧。不能容人。
  这个毛病就更大了。性情急躁,就是薄福之相。确实没福,不耐烦,性情急躁。“不能容人”,心量太小,心量狭小不能容人。不能容人当然就不能用人,不能够服人,这是一定的道理。


返回列表
返回列表
首页 搜索 购物车 我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