由于“病因不明”早已成为现代医学中最常见的托词,因而使得很多病人无奈之下、无形之中就背上了宿命论心理:“我怎么就这么倒霉”?“为什么这病就落到了我的身上”?可是“病因不明”不代表无缘无故,天底下绝没有无因之果,只是因为大多数人轻“因”而重“果”。
比如大家在饭桌上的祝酒词多为:“身体健康”,中年以上的人也会经常说到:“我们这个年龄的人,要注意健康啊!”但是,说完之后一饮而尽,说完之后大块肥甘厚味已经入口,说完之后晚上回家继续熬夜,说完之后依旧沉浸在移动通讯中耗神散精,依旧不运动,依旧生病而不接受现实
还是要老话重提:“智者求其因,愚者求其果”。既然你是一个在“因”上总是“不明”的人,那么“果”也就无法把控。反射到健康和疾病的问题上,即是“健商”问题,而健商指数的高低显然不是反映在“果”上的后知后觉。
这些道理又何止反映在“脱肛”的疾病和问题当中?甚至不只是一个医学问题,是一个文化视角、思维方式的差异问题。毕竟世界观决定方法论,思维方式决定你的行为方式,想法决定活法。道不通,术岂能相合?
其实,早在我第一本书的《自序》当中,就谈到了有关脏器下垂的问题。
比如:子宫下垂,当我确诊的那一天,就被医生判了“无期”,仔细想想似乎也对,哪有下坠的脏器还能再“收”回去的道理呢?就如同泄了气的气球皮,松弛耷拉下来,哪里还有可能“回复”呢?
可当我透过“瑜伽导引法”的修炼,无意中解决了这个问题,手里拿着前、后两年完全不同的检查结果时,我才明白了一个道理,哦!原来人体和气球皮最大的不同,就在于人是个“活物”,是个有气血的活人。一旦气血虚弱,缺少滋养的脏腑就会生病,而通过“瑜伽导引法”,打通气脉,将新鲜的气血导引过去补其不足,把“下陷”的中气提升上来以后,它就如同充满了气的皮球,又恢复了弹性和正常功能。
不但如此,还又专门在该书的第十二章当中,整篇谈到了脏器下垂的原因、原理和调节的方法。
气血是我们细胞的“粮食”,当细胞“吃饱”的时候,也就是气血充盈的时候,脏器下垂的问题自然会得到解决,就像那个“瘪”了的气球,又被充满了气的样子。
并且在这一章的一上来就明确地告诉大家:
说到脏器下垂,我们一般会想到胃下垂、肛脱、子宫脱垂,还有膀胱下垂等。其实,它并不是一个独立存在的病症。因而从现代医学的观点来看,这种病几乎是不可治愈的,也无从下手,为什么?因为现代医学是研究有形之器官的,而这个病它不是一个可以“头疼医头,脚疼医脚”的病。单就下垂的脏器来治,自然是没办法把它给“拽”上去的,也就是说,这个病从“形”下手是无济于事的。这就如同泄了气的气球一样,你再怎么对着“气球皮”下功夫,都是徒劳的,永远也不能发挥气球的功能。
但是,在中医看来,这个病它是一个“气”病,与气虚有关,虚到一定程度就形成了“气陷”,叫“脾虚气陷”或者“中气下陷”,而“下陷”久了,就从无形发展成了有形的“脏器下垂”。
当然,除了书中所说的中气下陷之外,还有肾气不固等原因,人体毕竟是一个整体,不能忽略它的系统性和关联性,治病不能死盯着那个有病的“肉块”不放,而忽略了导致它有病的前因,更不能忽略了活人体内的气血能量。
既然是“百病生于气也”,既然是“调气治百病”,那么请问导引术中的“导引”是干嘛的?所谓“内导外引”。导,即是导气,导引术就是“引体导气”,可见这外形动作是为内导气血而服务的,其实瑜伽它就是一部目前来说最为完整的“导引术”啊!而我们现在绝大多数人都误解了瑜伽的真正内涵,全都在思想和行动上把他当作、变成了体操和柔体训练,完全没有了“内导外引”的功能,完全丧失了它作为中医“六大技法”最高境界的价值,就更甭提它对于人体最具核心竞争力的——元精、元气、元神(精、气、神)所及的“炼精化气,炼气化神”的功用了。而这种功能是任何一种医疗手段所无法实践的。
请问:你的健康不靠自己,还能靠谁呢?
【待 续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