又开始入伏了,大自然再次悄悄地演说着生机秘法,向我们走来……
请问:
大自然又在说些什么,你读懂了吗?
你会意了吗?
你准备好如何与它汇合了吗?
还是又只会想到:吃、吃、吃或者补、补、补呢?
“天”再次给了我们无言的生机,你这个“人”学会合道了吗?
三伏天,你打算如何“天人合一”呢?
……
如果你翻开《黄帝内经》的前三篇,便会发现:
第一篇谈的是“天真”;
第二篇谈的是“四气调神大论”;
第三篇是“生气通天”之论。你看咱老祖宗的境界和气势,凡事都是从大道规律去看待事物,是一种宇宙观。再看看,咱如今看待生命的这点小家子气,说来说去就知道——吃、吃、吃!
怎么就好这口呢?
人参、燕窝、黄芪、阿胶、枸杞、大枣、红豆、薏米、芡实……的确有补气、补血或者那么点祛湿的功用,但是请你现在就“回头”反问一下自己,这些东西吃下去之后,你真的感受到了补气的作用吗?你身体里的湿气、痰湿当真减少了吗?
说实话,这充其量只不过是解决温饱后,大家闲来玩一玩的“补文化”罢了。当然,并非这些食物没有价值,而充其量也顶多是杯水车薪罢了。
请问:
你看到过哪位中医或者哪一副药方子里开出过一味药的单方?中医从来都说是——药方治病,从未说过药材治病。
难道每个人的体质都一模一样吗?
每个人的脾胃运化功能都有利于吸收、运化这些食物吗?
这些药食到了你的身体当中,就必须每个人都能转化成气血或津液吗?
为什么有人吃啥也不吸收?
为何有人喝口水都只能穿”膛”而过呢?
又为何有人进得去却很多天都出不来呢?
为什么这时时刻刻喘着气的大活人,就不管不顾自己身上的那点儿活人气儿了呢?
《黄帝内经》第一篇就说的清清楚楚:“百病生于气也”;道的是明明白白:“气脉常通而肾气有余也”。管你是病也罢,补也罢,调养也罢,说白了,这才是前提、真理和规律,没人推翻得了,打妄想也没用,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,就怎么“豪横”。既然如此,那我们为啥不循着这条必由之路去顺势而为呢?
可太多人就是不听、不理的原因,还是源自于所得心的满足感,加法做起来总是那么的幸福感满满,人人喜欢“获得感”。至于经典嘛、传统文化嘛!唯一价值就是耍耍嘴皮子,玩玩附庸风雅而已,更谈不上深解经典密义了。更搞笑的是,现代人往往不屑于粗茶淡饭的养命价值,却坚定的认为价格的高低决定生命的高下和长短,越贵的东西吃下去自己的生命就越金贵。这种想法基本跟当年秦始皇的念信差不多,证明心想常常未必事成。
气脉不通,你吃进去的宝贝靠啥来转化成为有用的气血、津液,垃圾靠啥运化出去呢?补了泻,泻了补;通了想堵很容易,堵了想通,嘿嘿!难!气脉不通就是病,就是耗散真气,就是中医大家朱良春教授曾经提醒大家的:“你在吃它的时候,它也在吃你,一般人是按部就班地吸收营养,而肿瘤却是疯狂地吸收营养。”
《黄帝内经》中从未说过“吃”和“补”是啥“不生病的智慧”,却明确地告诉我们:“恬淡虚无,真气从之;精神内守,病安从来?”如果形神不聚、阴阳分离,一切免谈!否则也只能是白费之功。
好,明白了这个前提,再去谈三伏养生,才能不错过“天人合一”的机遇。
如何掌握三伏天调理身体的秘法呢?
《内经》为什么要把“四气”的调节方式与“调神”合一呢?
古人认为:上医调心,中医调气,下医调身。而千年导引术的内在修炼,恰恰正是:调身、调气、调心,是将这三者融合成一体,这也正是瑜伽一词的本义。所以,我们只听说过“夏练三伏”,没听说过“夏吃三伏”的道理。
怎么调呢?
所谓“春夏养阳”,入伏之后长夏开始,现代人大多体内湿重,而水湿、痰湿恰恰正是造就慢性疾病的温床,招惹、聚集其他邪气的最佳渠道。
你知道,什么才是祛湿的唯一“大法”吗?
当然是阳气啊!
阳气既是能量也是动力啊,在人体当中就叫功能啊!在大自然中,它就是永不落的太阳啊。
失去了阳光,何以化湿?
离开了“温阳”,你何以“化气”?
长期失去了阳光(阳气)的照耀,你当然就容易阴郁、抑郁、气郁了。
你读到这里,入伏以后:
还打算每天玩儿命吃冷饮、喝冰水吗?
在温度很低的健身场馆里使劲儿地“动”而无“运”吗?
使劲儿吃苦瓜,狠劲儿和苦寒的凉茶吗?
这符合《内经》所说的“无厌于日”吗?
夏天既是人体阳气最为旺盛的时节,也是自然界阳气最盛的时节,同时也是地气(阴气)初生的时节,如果你违背了时令之道,不与夏气相应,违逆了夏季的养长之道,那么首先伤害的就是——心!“逆之则伤心”。到了秋天,就没有什么阳气可以收藏了,冬天的时候,你的病就会加重了,循环往复,一路没赶上。
在我们会员的体质检查表中,很多会员都反映出了较为严重的阳虚体质。要知道,太多的疾病都跟阳气不固有关,小到怕冷怕热、汗流不止、无汗、炎症不断等;中到尿失禁、脏腑功能紊乱;大到免疫性疾病、各种代谢病、肿瘤癌症等;还有很多精神、心理疾病,包括失眠、抑郁、焦虑等,无论是固精还是守神,也都离不开阳气的作用。
所以,《黄帝内经》十分强调:“阴平阳秘,精神乃治”。就是说,只有在阴阳平和、阳气固密的前提下,你的精神活动才能正常,身心才能保持健康状态,才能形与神俱,身心才能合一。
请问:靠哪种现代医疗方式或医生能帮助你固精、调气、守神呢?这又岂能是“三伏贴”所能产生的功用呢?
而传统导引之内功的修炼,其主要目的不正是为了“宣导气血,引治疾病”吗?不真实调身、调气、调心(神)嘛?加之如果我们把握好“夏练三伏”的契机,借天时并顺势养阳,合道练功,岂不是事半而功倍吗?
具体如何修炼呢?
【待 续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