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如此预测和判断呢?
这大概就是世道轮转与机缘和合吧?咱中国人不是相信:“天无绝人之路”和“一物降一物”吗?还有“山重水复疑无路,柳暗花明又一村”…… 这不都暗含“大道至善”或“有求必应”的道理吗?说明“道”是给人活路的,但关键是接下来,就看我们有没有识别它的眼界了,就看是否懂得顺势而为了?
当然,我始终相信“无缘对面不相识”的人居多,因为一个人观念与惯性的改变,远比“冠状病毒”的变异要迟缓几十倍、上百倍,这恐怕也只能归结于“命”了,此刻看来“健商”也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。
因为,瑜伽和导引术不同于医疗手段那样只能被动接受,它需要的却是自觉、自悟后的自助、自修,所谓“自助者天助”,这恰恰也是它最难与最易之处。
既然是“88%的成年人运动不足”所带来的致病因素,那么还有一个重要前提必须搞清楚:怎样才算合理的运动呢?为什么我们周围有一些并不缺乏锻炼的人,他们也在不断地打羽毛球、乒乓球、跑步机、健身操、形体训练、“高温瑜伽”等等,而慢性病却依然在他们的身上不断发展呢?
原因就是:只知道“动”,而不懂得如何“运”。运动、运动,当以“运”为首,而“动”为助力,因为“动”只是外在的,而“运”却是内在的。要不然老祖宗为什么总说“以静制动”呢?为什么《黄帝内经》强调“真气从之”的前提是“恬淡虚无”呢?为什么它还说要“闲心而劳形”呢?功夫界为何常说:“练武不练功,到老一场空”呢?
因为,凡是抛开“身心合一”和身心同修前提的所谓“运动”,往往都是不合修身之道的,违反人体规律的,它无法达致平衡阴阳、真气从之、宣导气血、疏通经脉、形神兼备、修身养性的功用,而是激烈的、偏性的、阴阳不合、气机紊乱的、单一甚至躁动的。如果这就是“运动”的话,何以解释运动员们的病痛和寿命呢?何以解释李小龙的英年早逝呢?又何以解释瑜伽的目的之一 ——调节“紊乱的气”呢?
只有外耗而没有内养、内调、内在功力,可不就是“一场空”吗?
【待 续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