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道随笔
自助者天助——慢性病&瑜伽前景(1)

    我时常告诫瑜伽练习者:瑜伽不治病!
    但却又为何声称:瑜伽导引法是教你学做“上医”?
    为什么还声称:我们可以成为自己最好的“瑜伽医生”?
    甚至还认为:“中医瑜伽”可以调百病呢?

 
  这并非矫情,而是很多人对于治病的认识有所偏颇,大概是由于受到西方医学“快节奏”和YesNo这种非此即彼的“线型”文化思维的影响,绝大多数人都将压制和消除症状当成了治病的目标。
 
  对治症状是否有必要呢?当然需要,但是症状往往只是现象,不是病因、病根、病源(要不现代医学对于大多数疾病都会加注这样的说明:
病因不详、原因不明、诱因不清)。尤其在慢性病的治疗上,它往往忽略了“树欲静而风不止”的道理,这就会形成“治标不治本”、“终身疾病”和“终身服药”的悖论。原因恰恰就是“不明原因”,只重现象与反应,不重视因、果、缘三者间的连带关系。


   其实就根本而言,这是一个观念问题,所谓世界观的看法问题,悟道的觉性问题。
 
  比如,有位朋友,患有比较严重的糖尿病人,他始终在纠结一个问题:“中药不降糖啊?那不行,糖尿病不降糖怎么治病?”中医耐心地告诉他N遍:“中医是在调节你的肝肾阴虚、脾虚,而不是在降糖……”可他无论如何就是听不懂,脑子死活转不过弯来。于是,我反问他:

  你不是一直都在降糖吗?成年累月每天几大把的化学药片不断地塞进你的嘴里,比吃饭的次数还要多,为什么降糖降了这么多年,还是降成糖尿病脑病了呢?怎么肌肉却在不断消失呢?降血压的药吃了近
20年,为什么还发展成脑梗了呢?”


    【注:他现在所有大关节处的肌肉基本完全消失,只有一层干巴巴的皮包着十分凸显的圆骨,两腿像干柴,几乎没有臀肌,但肚子和腰部却堆起好几层松松垮垮的肥肉,一个男人胸部的肌肉却好似女人松弛、耷拉的乳房。】
 
  所以,如果你认为这就叫治病的话,的的确确中医“不治病”。而中医讲究的是辩证施治,是这个“证实”、“证明”的“”,而不是病字头症状的“”。一个是指类型,另一个是指现象和状态。随之而来的用药和治疗也是完全不同的对应方法。比如在中医看来,每一位“消渴症”病人的证型都是不一样的,所以讲究因人而异、辩证施治。总而言之,从本质上来说,你无非是气血两虚、阴津亏耗、瘀血痰湿导致脉络阻滞(代谢病),那么请问:

  你除了一味地降糖,为什么不可以同时考虑疏通一下堵塞的通道?

  为什么就不能考虑一下,提升脾主运化(代谢)、脾主肌肉、肾主水的功能呢?

  为什么只会“泻有余”(降糖),而不懂得如何“补不足”(修补肝肾的消耗和损伤,滋补肝肾的阴亏)呢?

   
  两者的区别好有一比:好似抽水马桶堵了,甚至漫了,你把看得见的脏东西清理掉,这没错。但是,你总不能一天到晚、一年到头的看着它堵,而天天把“掏粪”当成一种常态化吧?难道你就一点都不考虑疏通管道这条“治本”之路?你不得检查一下到底是你自家堵了,还是楼下的某家堵了而蔓延到了你家吗?

  所以,是不是应该先找准“”,然后疏导与清理并举呢?这就叫“标本兼治”。好中医往往注重双管齐下,比如“消渴症”,肌肉、骨头消失,非正常的消瘦,中医就认为与“脾主肌肉”、“肾主骨”有关,所以赶紧要考虑调理脾肾的功能问题。

  可见,人跟人的差别关键就在想法,但是,你的“活法”却是由你的想法所决定的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【待 续】
 
 
 



 

返回列表
返回列表
首页 搜索 购物车 我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