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道随笔
感冒也能让你长点心智(3)——给邪气以出路

  很多人总认为寒冷天气发生的感冒,就应该是“风寒感冒”;炎热的夏天,就属于“热伤风”。这都是误解,如果这么表面和简单地判断疾病,医生就不用学习诊断学了;如果可以这么死板的理解、分辨疾病类型,也就没有好医生和差医生的区别了。
 
  俗话说:“冬吃萝卜夏吃姜。”生姜是温里的,萝卜偏凉,看起来似乎与气候不相应。

  冬吃萝卜夏吃姜,正是因为冬主收藏,气血往里走,再加上冬天外界寒冷,人们都爱吃一些温性食物,而且还是热食,甚至爱吃火锅、砂锅、炖菜等。容易形成外寒里热,又称“冰包火”。此时,如果再感受风邪入侵,很容易就形成了风热感冒,嗓子疼、咳嗽、发热、鼻咽部冒火的症状。当然,也不可能出现流涕、鼻塞、恶风或恶寒等症状,这都不是一个死板的套路,还要结合舌苔和脉搏来诊断你内在病势的变化。

  而夏天呢?毛孔门户大开、气血外行、腠理松懈,穿衣又少,一旦稍有寒气,便是长驱直入。再加上夏天——电扇、空调,这些“人造寒气”和虚邪贼风,极易形成风寒束表,出现风寒感冒。
 
  不要因为我这么一说,您又开始180度大转弯,又去死板理解我的话。拿不准就得去问中医大夫,记住:要找那种会号脉的大夫(现在的科班中医,大多已经不学也不会号脉了)诊断。因为,靠仪器化验是查不出气血升降出入的变化和外邪入侵到哪个层面的。
 
  西医针对感冒有一个很大的问题,就是回避根本问题,不求其因但求表象。抗生素的要命因素前面说过了,连西方国家都很少用了。
其他西药在治疗感冒上又是什么原理呢?它不是在疏导,而是在压制症状

   比如:

   不让你流涕,强行收止住它;

   鼻塞就强行收缩血管;

   你咳嗽,它就压制“肺主宣发”的功能,甚至用激素类药物麻痹神经的方式来达到止咳的目的;

   发烧,就强行降温退烧;

   咽痛就杀菌消炎,但是咽痛往往多数是病毒而非细菌,所以消炎根本无效(只有一效,就是杀伤自己的细胞和伤害自身的功能)。


   结果到头来,吃药跟不吃药的感冒延续期基本相同,反而平白无故地给自己来点儿化学毒素,为了治感冒而对肝肾形成不可逆的伤害,这到底算的是哪家的账呢?这还不算完,难保不出现并发症、后遗症,受到压制的症状一旦爆发起来,一定是加倍的,就是香港人常说的那句话:“出来混总是要还的!


  去看看电视上已经报道了很多起,因服用含有镇静成分的止咳糖浆而药物成瘾的“毒瘾君子”,生不如死。

  还有“空鼻症”等等,这都是追求“速效”的结果,最后带来的却是痛不欲生的终生后患。

  虽然看起来这是极端事例,但是错误观念一旦形成,往往积重难返,我们还是得长点心智、有点“健商”为好,科学一旦用错了地方,结果跟无知一样可怕,因为科学并非真理,科学也不能凌驾于天道人理之上,人终究还是“得道多助”,“抗生”一词明摆着逆天背道。

  起码来说,习惯性服用什么速效类的感冒药,其实从未产生“速效”,反而会由于治标不治本而导致你的免疫力低下,增加你未来感冒的频发几率,这叫“耐药”,原因就是因为压制,而压制的事物必会反弹,因为“哪里有压迫,哪里就有反抗”嘛!道理并不复杂。
 
  要知道,流涕、咳嗽的症状是因为邪气入侵,身体自然会出现排异反应;发烧是正邪相争;咽喉肿痛,中医认为是热毒、热邪、热火攻上的表现。

  中医是要先分清到底是风寒束表,还是风温初起?是哪种邪气入侵?已经进入到人体的哪一个层面了?就用什么相应的方法驱邪外出,同时坚固城池,这叫“正气存内,邪不可干”。

  一般情况下的感冒分两种,一种是风寒感冒,另一种是风热感冒。但是,根据不同人的体质,易感伤风感冒起码分四种——风寒、风热、表寒里热证(“冰包火”),还有一种就是风寒湿邪别忘了,这是一种哲学观——外因是通过内因而起作用(变化)

  其实,这里面还可细分虚实,既可治标,更能治本。这就看医生对辩证施治的精通程度了。

  中医治疗感冒的原理,简单说来,其原则就是——疏散调和,倡导给邪气以出路的策略。通过解表而以自身的正气、阳气来赶走邪气,而不是“关门打狗”。同时,调和自身的内环境,以防“家贼”招惹“外鬼”

  可见,中医不仅是治病,还教会你如何亡羊补牢,帮助你解决自身的薄弱环节——找到本身易感外邪的内因,比如:阳虚、气虚、湿重、内热等,加以调整,加固防线,以大幅度降低“战事频发”的几率,捍卫身体的和平、安全,达到“不战而屈人之兵”的境界。而不是一有风吹草动,就赶紧在自家扔炸弹,“杀敌一万自伤八千”最后把自己干趴下,然后“敌人”却在不断变异中壮大,于是你就只能不断的、被动的等待研发新式“武器、炸弹”,没完没了地进入恶性循环的怪圈之中。然后,并发症、合并症以及药物导致的后遗症,又使得病人陷入一种新的、终生无望的疾病之中,很多“非典”幸存者就是实例,心脏搭桥、股骨头坏死等后遗症,都是化学激素所带来的后患。
03年国医大师邓铁涛老先生在广州治疗50多例SARS零死亡率、零医护人员感染率、零转院率。而香港医学技术发达,却很多医护人员成了“英雄”(牺牲了)。
 
  其实,如果是一般性感冒,中药解决问题一点都不比西药慢,并不是人们想象的那样中药就一定慢,关键是对证,而且不留后患(指的是好中医,不是现代派学院派中医)。
 
  另外,尤其在冬季,更要注重增强体质,加强身体的自卫、自调机能,这就得靠调身、调气、调神,而不是依靠药物“宣导气血,引治疾病”了。通过“瑜伽导引法”的内在修炼,可以达到整体的调节作用,集卫、养、调三者一体,而且可以帮助你尽快地适应气候、自然界的变化,帮助你达至“天人合一”;“自我”与“原始动因”的最佳调和状态。
 
  哪些功法适合我们增强抗风寒、调和内外的作用呢?


【待 续】
 
 
 

返回列表
返回列表
首页 搜索 购物车 我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