瑜伽生活
小心——冬季“藏”病(1)
 

    谈到春生、夏长、秋收和冬藏,很多人往往会把“冬藏”片面的理解为冬天要补,要吃好的,似乎这些营养进去以后就都变成自个儿的能量了,而且一到冬天,很多人就更爱缩着,不爱动换,尤其在北方,大家还给自己找了一个借口叫“猫冬”,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,是呀!你看,到了冬天以后,不是有一些动物、昆虫都冬眠了吗?由此推论出——人也应该“猫冬”。


    但是,不知道你想过没有,动物在冬眠的时候是不吃不喝的,相当于辟谷、断食,人家的境界比你高。再看看你是怎么“猫冬”的?给自家的冰箱里塞满牛羊肉、鸡鸭鱼,说不定再加上人参、虫草、黄芪等等,补他个脑满肠肥,再摆上一大堆的“垃圾食品”,就着各种饮料,往电脑前一坐,沙发里一窝,然后兴高采烈的开始熬夜“猫冬”了。
      
    于是乎,把进多出少叫做“收藏”;憋着、窝着、只吃不动叫“猫冬”。您倒是真“收藏”了,“收”了一大堆的痰湿、浊气、病邪,甚至瘀血,然后您就可以拿着一冬天储备好的“垃圾”,去迎接明媚春天的到来,结果一看,这阳气没升发出来,病气倒是春生、夏长了。
 
      
    何为“收藏”?

     
    所谓“冬藏”,是指潜藏阳气。人体和大自然要天人相应,冬季阴寒之气太重,容易伤及阳气,所以要暂时把阳气储存起来,储存到哪里?肾里,肾为封藏之本,以肾阴来濡养肾阳,这就叫“把根留住”,就像寒冬的大树一样,要叶落归根,等待时机、蓄势待发。就连小草都懂得归根,为的是迎接来年春天——春风吹又生。所以,老子先生把这种现象称之为“归根”,目的是为了更好的“复命”。什么是道?这就是天之道。
     
    “收”、“藏”、“补”、“养”绝不是胡吃乱补、窝着不动,而是要懂得如何抓住冬季宝贵的时令养肾气。而不是整天感伤严冬漫漫、无有出期,尤其对于身体素质不太好的人来说,更加不要枉费了老天爷给你的机会。

 
      
    冬季如何养肾呢?

    
    《黄帝内经》第一篇就说的很明白:“气脉常通而肾气有余也”。你想想看,你成天猫着、窝着,又比其他季节吃得多,您可能“气脉常通”吗?气脉如果堵塞不通,何以封藏肾精、肾气?
      
    有人或许会说,那我练一练抻筋掰腿的“外形瑜伽”行不行?哎!或许再练习“高温瑜伽”也不错吧?这些统统都是在伤肾气。尤其在冬季练习这种“外形瑜伽”更加伤肾。为什么?因为肾主骨,而“外形瑜伽”恰恰是伤筋动骨,既伤肾气必伤肝气。而“高温瑜伽”的危害我们过去已经讲得很透了,我们暂且不再谈论它如何强行打开毛孔、松懈腠理、耗散真气,单就污浊、缺氧的空气环境本身而言,结果便可想而知?
       
    所以,任何事情都得明理,四肢发达、头脑简单,绝不是真正瑜伽修炼者的追求
       
    肾是人先天之本,也就等于是我们的生命之本,且冬季又是肾当令的时节,如果你希望身心健康、少得病,就抓住冬季好好养肾、通气脉;如果你想自己的大脑思维敏捷、头脑聪明、远离愚呆,就更得养肾。原理就是:肾主骨——骨生髓——脑为髓海,而要想“还精补脑”,把这些因果关系串联在一起的就是经脉这个通道,恰恰导引术和瑜伽导引法的目的正是——宣导气血、打通经脉,可见这自然也是调肾、补肾的关键。
    
    《内经》告诉我们,只有“骨正筋柔,气血以流”,才能“长有天命”,这也是健康长寿的前提。所以你会发现很多八、九十岁的老中医,都会练内家功,而且他们耳聪目明,为什么?《黄帝内经》给出了最好的回答:“筋脉和同,骨髓坚固,气血皆从。如是则内外调和,耳目聪明,气立如故。”
      
    所以,我们网站的在线修炼会员区中的三个子版块内,都分别设置、配伍了不同的养肾、固肾、通气脉的整套功法——“日常调理功法”、“整脊功法”以及“瑜伽强肾功”。
 


   注:下篇 小心,冬季“藏”病(2)——功法举例:见会员区“养生坊
版块】



 

返回列表
返回列表
首页 搜索 购物车 我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