靓猫: 2015 / 6 / 1
……
因为肉食过多后小便浑,现在不吃肉也不会想肉吃。
对牛奶是乳糖不耐受基本不直接喝,有时用牛奶或羊奶自制酸奶喝,不知羊奶是否比牛奶好些呢?
下午3点以后基本就不吃东西了,因为晚上吃东西感觉不消化,影响睡眠。晚上空腹也正好习练瑜伽。
这种饮食状态也是近3年来身体变差后边养病边改变的饮食习惯。
【文道解析】:
喝牛奶还是羊奶或者酸奶,方法本身并不重要,重要的是我们的观念,即看待事物的角度和思维方式,因为它才是你决定下一步走什么“道”的前提,所以佛教说“心法生万法”。如果只盯着一个个具象的事物去抉择,你就会被繁杂而琐碎的事情纠结死,所以方法不重要,“心法”才重要。然而,人最难、最远的“行程”就在于想法和观念的转变,加之现代人早已习惯于浮躁、少思、盲从、跟风、广而告之式的、机械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。所以,不认识“道”的“术”再多也无益。
同样,牛奶也罢,羊奶也罢,酸奶也罢,它的好与不好都是相对的,前提是使用者这个对象与之是否相应,这才是前提。我猜您喝奶的原因大概是来源于奶能“养胃”的传说吧?说实话,我至今都不太理解牛(羊)奶养胃的原理何在?或许他们认为胃粘膜的材质与牛奶的材质同属蛋白质的缘故吧?这种单一化、西化的思维模式,远比咱老祖宗看待宇宙万物的变通性、易象观要死板的多,缺少了一点“活性”思维的能力。
我喜欢给予大家的只是一种力求合“道”、讲“理”及“yoga”式的观念。
首先,你说的这些奶类,按照科学时尚的说法也当属大分子结构,我不认为它有助于人体的消化和需求。哺育过婴儿的人或许都知道,吃牛奶与吃母乳的婴儿排出来的大便都是不一样的,过去老人会称其为“奶瓣子”,就是指婴儿吃牛奶不消化所呈现出来的大便形态。而且现在科学家也发现,牛奶中含有大量的酪蛋白,会引起太多的麻烦病【视频链接:奶酪容易诱发癌症】
其二,我认识的老中医(真正受传统教育的中医,不是现代式的中医),常常都不赞成病人、老人多吃牛奶及奶制品。因为在传统中医看来,奶为阴血,属于阴寒之品,且有粘滞不化的特性,因而就会消耗阳气,形成痰湿、血瘀。
其三,所有动物蛋白的食物,都是要经过肝脏分解、消化的,也就是说,多食动物蛋白会增加肝肾的负担。
好,请看看您的身体状况:胰腺炎、肝囊肿、胆囊多发息肉、右肾囊肿、浅表性胃炎伴有反流、窦性心律过缓、耳鸣、眩晕、尿有点潜血、尿糖稍高……几乎是心、肝、脾、肺、肾的功能俱弱,哪里还能经得起阴寒所“困”呢?而且你自己也发现,当你食肉过多后小便会浑浊,这不正是肝肾不堪重负的表现吗?而且你都已经浅表性胃炎伴有反流了,还喝什么酸奶呢?
因此,我的建议是不赞成你喝奶的(无论是什么奶,包括奶制品)。且从“道”和人类的“原始动因”来讲,我早就提出人类应当“断奶”的观点,这在“文道随笔(是“奶牛”,还是“奶娘”——人体当真缺奶吗?)一文中就曾有所阐述,而且我始终在强调《内经》的养命主旨是“五谷为养”。
所以,您一个1.82米身高的男子汉,体重却只有55公斤,哪还能戒掉晚饭呢?如果消化不良,建议你晚上练功之后喝一些小米粥,开始的时候量可以少一些,远比你喝什么牛羊奶、酸奶要强得多。
【待 续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