语余曰。符箓家有云。不会书符。被鬼神笑。此有秘传。只是不动念也。执笔书符。先把万缘放下。一尘不起。从此念头不动处。下一点。谓之混沌开基。由此而一笔挥成。更无思虑。此符便灵。
“符箓”是道教的一种法术,类似佛门里的念咒。“不会书符”,就是不会画符。“被鬼神笑”,不会画符的人,画的符不灵,鬼神都笑话他。“此有秘传”,这符要怎样画才灵?密诀“只是不动念也”,就是不动念。“念头不动处,下一点谓之混沌开基,由此而一笔挥成,更无思虑,此符便灵”。画符的秘诀就在此,你懂得密诀,也就会画符了。
你要是懂得这个原则,念咒也是如此。有人念咒很灵,念大悲水很灵;有人念得不灵。秘诀在哪里?就在此地。他念咒从头到尾没有一个杂念,这就灵了。如果念咒当中有一个妄想,一个杂念,这咒就不灵了。同一个道理,所以咒愈长愈难念,愈不容易灵验的。为什么呢?念楞严咒时不知道打了多少次妄想,一个妄想都不灵了,况且打很多妄想,当然就不灵了!
同样的道理,念经也是如此。念一部《无量寿经》,如果没有一个妄想,那了不得!必定跟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感应道交。所以我们读经要以清净心、平等心、真诚心、恭敬心去念,就有感应了;一面念一面打妄想是不可能有感应的。所以符咒真灵,不是不灵。
由此可知咒愈短愈好念,愈短我们摄心比较容易,而这一句“南无阿弥陀佛”更短了,如果嫌这个还长,莲池大师告诉我们念“阿弥陀佛”四个字。念这四个字没有一个妄念,这四个字就灵验。就好像我们这里打电报给阿弥陀佛,电报打去,那里就收到了。如果加一个妄念,他就收不到,没有感应。这段开示的道理很重要。
凡祈天立命。都要从无思无虑处感格。
向天地鬼神祈祷,“都要从无思、无虑处、感格”。“感格”就是感应、灵感。这是非常重要的开示,要从无思无虑处,使心地真正清净,没有一个妄念,就是真诚心,清净心,恭敬心。我们祈求佛菩萨定要如此用心,至诚恭敬的去祷告,才有感应。原理如是,怎么会没有感应?我们中国人祭祀祖先,在祖先神位前祷告,也是这个原理,心不清净祷告是没用处的。
所以古代祭祀,这是大典,主祭者要沐浴斋戒三天。这三天修清净心,自己关在一个小房子里,一切万缘放下。我们佛家讲观想,祭神如神在,到祭祀时,确实他的祖先神灵来了。
所以要知道,寺庙里供奉的佛菩萨,佛菩萨在不在?不一定在,不是说佛菩萨形象供着就在。如果这个寺庙里面,四众同修,心地真诚清净,佛菩萨就在;如果心地不清净,往往有一些妖魔鬼怪冒充佛菩萨来作祟了。这事《楞严经》上讲得很清楚,所以寺庙里不一定是真有佛菩萨的。
孟子论立命之学。而曰。夭寿不贰。夫夭与寿。至贰者也。当其不动念时。孰为夭。孰为寿。
这是孟子所说的,“夭”为短命,“寿”为长寿,这是迥然不同的两桩事情,为什么说是“不二”?我们起了妄念,有分别有执著,这是二;如果不分别、不执着,就不二了。
“当其不动念时,孰为夭,孰为寿”?可见得是从无思无虑处才能看到不二。夭与寿不二,这是举一个例子。世出世间一切法都是不二的,佛法中所谓入不二法门。不二法门是《维摩诘经》上讲的,不二法门也就是净宗所讲的一心不乱,也是《华严经》所讲的一真法界,这是诸佛如来果地上的境界。这里孟子也说到不二法门,可见都是地上菩萨的境界。
细分之。丰歉不贰。然后可立贫富之命。
这里讲到安身立命,心安住的所在叫做“立”,“富贵安于富贵,贫贱安于贫贱”,社会就安定了,天下就太平了。在生命之中,生活里面,都能够得到乐趣。乐趣是什么?没有妄想,没有忧虑,没有烦恼。乞丐可以说贫贱到了极处,他要真正能够知命,他也很自在,很幸福,很快乐。
民国初年,有一个真实的故事。在江苏,当时有一个乞丐,白天出来讨饭,晚上就在破庙里睡觉,生活过得很自在、快乐。以后他的儿子做生意发了财,在地方上很有声望,很有地位。他爸爸在外面讨饭,人家就骂他:“做儿子的不孝!有这么大的财富,怎么可以让你爸爸在外面讨饭呢?”儿子听了也很难受,就派很多人到处去找,把父亲找回来了,在家里供养。他父亲在家里住了一个多月,又偷偷的跑掉去讨饭。人家就问他:“你在家里享福不好吗?”他说:“不自在!我白天游山玩水,晚上到处为家,生活多么自在,快乐无比!在家里受人供养,简直受罪!”他能在贫贱上立命,真正放得下,真自在!财、色、名、食、睡,一点都不动心,心地清净安乐。看这个社会,就像看戏一样,社会上的人天天追逐名闻利养,社会大众演戏,他在一旁看戏。这个人确实不是普通人!这真正是智慧立命的好样子。
人生在世,追求幸福美满的人生。幸福美满不是财富,也不是地位。所以要知命,要能够顺应,“恒顺众生,随喜功德”,这才能真正幸福美满。
穷通不贰。然后可立贵贱之命。
“贵”是富贵,能够安于富贵;“贱”是贫贱,能够安于贫贱。贫富是从财富上说的,多财是“富”,少财是“贫”。贵贱是从社会地位上说的,贵是地位高的,贱是地位低的。
夭寿不贰。然后可立生死之命。人生世间。惟死生为重。曰夭寿。则一切顺逆皆该之矣。
“生死自在”就把所有顺逆境界包括了,无论处顺境,处逆境,无不自在,正是所谓头头是道,左右逢源,得大自在,这是真正的人生,真正真实的幸福。没有大学问,没有真实的功夫做不到。由是可知惟有觉者才能安身立命。迷的人没有法子,天天胡作妄为,愈陷愈深。所以佛常常在经上说之为可怜悯者,真正可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