视讯文摘
乾隆爷的——瑜伽生活

   从央视国际频道《文明之旅》播出的“乾隆的修身之道”中可以看出,乾隆爷之所以成了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君王,这与他讲究修身之道有决定性的关系。 


      故宫博物院的向斯先生根据史料记载,告诉大家——乾隆爷喜欢的健身运动方式是练瑜伽、打太极拳 

   其实,我们从乾隆爷的生活方式中不难看出——瑜伽显然不仅仅是一种现代人所理解的所谓“健身方式”,而是修身养性之道,古代人是首重心性的培养与调节的,而且他的整个生活方式其实正是瑜伽所倡导的,同时也完全符合《黄帝内经》中的长寿条件:“起居有常,饮食有节,不妄做劳”,而且他还常常静坐入定,显然又达到了《内经》所说的不生病的智慧:“恬淡虚无,真气从之;精神内守,病安从来”,所以“故能形与神俱”这种身心双修的目的。


     不仅从“”上符合瑜伽和道家讲求的生活方式,而且从“”上,乾隆爷也喜欢研究并修炼古印度传入的瑜伽功法,他还喜欢打太极拳,这两种看似来自不同国土的功法,其实本是一脉相承。

   

   从他生活方式中的“十常”当中,不仅可以看出道家的养生方法,也有瑜伽功法,比如“转睛”,也是瑜伽当中的眼功;“常展肢”既是中国古代导引术基本功法,也是瑜伽术的修身基础?“常提肛”既是道家功法中必不可少“提气功”,也是瑜伽收束法中的“筑基”要法。入定,就更不用说了,也就是瑜伽心法中的冥想,佛法中的禅定之功。 


 


 

 

   由此应该让我们很多人悟出一个道理——乾隆爷的长寿修身法,以及他所练习的瑜伽,显然不是现代人那种不明就里的时尚“外形瑜伽”,也不是附庸风雅、故弄玄虚、不接地气的空谈阔论。
   从他的孙子咸丰帝可以看出,虽然自创刀法、剑法,喜欢骑马等运动,但是也只活到了31岁,为什么?向斯先生一言以蔽之——纵欲,如此“你平常练了多少太极,练了多少瑜伽,没用!”所以,他光有“术”而没有正道御之,仅存形式而空无内涵,违背了大道心法的宗旨,空有其术,即非正术,却印证了《黄帝内经》中提到的“以妄为常,醉以入房,以欲竭其精,不知持满,不时御神,务快其心,逆于生乐”这种“故半百而衰”之象。然而,咸丰比这更惨,未及半百年纪轻轻就死了。最终不仅丧失了性命,也就此祸害了大清朝的百年基业,且对于八国联军的烧杀抢掠此泱泱大国却毫无抵御之力,真正是祸国殃民啊!


【咸丰】

   可见他德不配位,悖逆了老祖宗所教导的:“道为体,德为用”的根本,所酿下的无可挽回的恶果,这就是一个毫无智慧的人。可见越是身居高位,越是要有更高的道行与德行与其地位相配,否则后果是很可怕、很惨痛的。这不也正是瑜伽一词的定义:“自我”与“原始动因”的连接、一致、相应、结合吗?

  这对于现代人来说也同样是一个重大的启示,也正是瑜伽所要教授给我们的——自觉!这才是瑜伽所一以贯之的修学宗旨和目的,除了自觉、悟道,瑜伽别无其他。如果不遵循大道,一定就会走偏,甚至走上歪道、邪道,轻则伤身,中则伤气脉精血,重则“失魂”(“外形瑜伽”已经“成就”了这样的结果,且比比皆是)。就像乾隆爷和咸丰帝,虽然都曾练过功,其道不同,心性、习性也相距甚远,最终结果也必不相同
 
   现在有太多练习瑜伽的人,不求甚解,尤其是瑜伽从业者们,更应该慎行,要想你的瑜伽事业长久,靠一点浮夸或皮毛之功,是不可长久的,无论是哪一行、哪种生存方式,求真、务实终究是立足之本。其实不用别人告诉你到底是对还是错,你自己个儿的身心状况不会欺骗你的,就是俗话说的“哑巴吃饺子——自己心里清楚”,如果你是明知故犯的话,就不只是愚痴了,那就变成了有意为之的害人害己了。 

   所以,正如央视这期节目中所说的那样——乾隆的成功和长寿并非偶然。一切有因才有果,有因必有果。
   
   乾隆爷这么大的资本尚且如此自律、务实、通道、精术,况乎你我?



   

返回列表
返回列表
首页 搜索 购物车 我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