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道随笔
瑜伽老师——须首先学会“正常说话”

  

       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,出于何种原理?我发现好多人自从当上瑜伽教练以后,就不会“好好说话”了,尤其在跟会员交流和教学的时候,说话的腔调变得很怪异,舌头也捋不直了、嗓子也掐紧了、音调也变了。

  更加莫名其妙的是,用起了气声、嗲声、甚至极富表现欲的“国军电台播音腔”来引领瑜伽;要不就是另外一个极端,像背稿子一样的走完一套“客套话”似的、机械的引领程序。
 
  很奇怪的是,这种现象似乎已经潜移默化的变成了行业默认的两种教学语气。
  其实,很多误导就是这样产生的。

  故意改变自己的声音,不但是画蛇添足毫无意义的事情,关键是会给你的教学以及练习者制造麻烦。

  你首先要弄清楚,你说话和引领的目的是什么?这并不是在表演或者作个性化展示,最大的问题是这种声音它不可能把练习者带入一种瑜伽状态、氛围和气场当中,它就如同“外形瑜伽”一样,都是不能达到练习效果的重要原因。

  为什么?
  其实,正确的引领方法和诱导法,并不需要刻意的训练,关键还是在于瑜伽老师的内涵、知识和底气决定的。锅里有了自然就能“掏”的出来,饭不够的时候才会用汤来凑。

  什么意思?
  尤其在瑜伽的体式教学当中,动作、外形是否伸展到位不是最重要的,而是你能否创造出一种瑜伽的氛围、气场,引领着别人迅速进入一种瑜伽状态(我们中国人所说的“功态”)当中?因为,只有进入了这样的状态,瑜伽练习才有价值。

  什么价值?
  就是物理学当中的“共振”原理;就是中国人所说的“气场”;就是老庄所说的阴阳、天人合一;瑜伽所讲的“连接、一致”。它可以使人的身、心、灵之间产生一种和谐、平衡,使人体“内环境”趋于稳定;甚至可以激发人的潜能。

  而那种做作拿捏的腔调,以及瘫软无力的声音,或者“行业用语”般的套话等等,却正相反,百分百达不到好的效果,这个道理非常简单,因为,你“发射”出去的频点不对,别人(包括你自己)接受到的恰恰是“干扰波”,它会直接干扰人的心率、气息甚至脑波,还谈何同频共振?

  了解催眠术的人都知道,催眠术当中的最大一个功能,就是催眠师进行引导时的频率,其目的就是为了影响和调整人的生理以及心灵的“律动”,让意识不再活跃,以便催眠师的暗示被潜意识接受,使两者之间产生一种谐波,这时,只有被催眠者的脑波达到α波(类似半入定)的状态,才能在意识和潜意识之间搭起一座沟通的桥梁,才能调治心身疾病,才能激发人的潜能。然而,离开了这种“好好说话”的前提,催眠师根本就难以实施对别人的催眠。

  同样,练习瑜伽要想达到好的效果,状态、节奏、气场和频率是第一重要的,这也是瑜伽教员最起码、最重要的素质。为此,我在“瑜伽师专业培训”当中,专门增设了两个课目:一是“瑜伽教学重在气场”,以此来强调“好好说话”的重要性,以及如何用你的教学语言综合其他因素,迅速地将自己和练习者导入以静制动的“瑜伽状态”。另一个科目则是“瑜伽师的素养”,这并不是在讲空泛的德行问题,而是强调一个瑜伽师的内涵和自己的修炼、教学功力。

  最后,请记住一句话:瑜伽不是单靠动作来完善身心健康的,而是用正确的方法,激活身体本有的自愈能力,激发出内在的潜能,最终使身、心之间达成一种和谐的状态。前提是先让自己装满一锅,你才有能力分给别人一碗,干货哦!

  否则,什么静心、修身养性、身心合一、以静制动等等,通通是胡扯。


 


 

返回列表
返回列表
首页 搜索 购物车 我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