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你到了夏天就犯懒(懒惰),总给自己找理由:“唉!夏天太热了,不想动,还是等过了夏天再练功吧”。那你就亏大了!
为啥?
夏季在一年当中,既是生湿的季节,但也是祛湿的最佳时节。
大家都知道,脾主运化水湿,要想祛痰湿,一定离不开脾胃的功能,脾为气血生化之源,如果脾不生血,你拿什么能量、能源去推动和运化痰湿呢?脾属土,而长夏在五行中也属土,正好相应。另外,夏季也是养阳的最佳时令,体内阳气充足,身体才能自然“燥湿”,因为只有“气行则湿行”、“气行则湿化”,湿非阳气而不化,可见万事无“气”皆休。
身体沉重,正是湿重的特性;头昏脑胀,则是湿热熏蒸的反应。你越是不想动、犯懒,湿气就越重、越被水湿所困;越爱躺着,就愈加“久卧伤气”,真气不足,功能就下降,就越容易痰湿聚集。
还有另外一个极端,就是在夏季进行快速或消耗性运动,就健康而言,这是非常不可取的,尤其是中年以上的人,高强度的锻炼,会使人的心律改变,交感神经兴奋,还会造成失眠等问题的产生,且影响心脏的功能。尤其现在,本来阳亢的人就很多,高血压、心脏病、紧张、压力、焦虑、急躁、阴虚火旺等等。很多人即便不做消耗性的运动,内心都很浮躁,身心都停不下来。我们不难看到,有些人经常在屋子里从东走到西,转来转去,自己都不知道要干嘛。夏天里,全国各地的空地上都充满了“躁动”的人群,包括很多的“暴走族”。为什么?他镇不住那颗躁动的心啊!心是浮着的,沉不下去,自然就阴虚火旺、心不藏神啊!阴为体,阳为用,阳气回不了家,得不到养藏,请问:第二天拿什么来生发呢?可见,耗的都是真气啊!
还有一种人,身子闲着,脑子一刻也闲不住,胡思乱想、心思重重,这种人如今越来越多,很糟糕!心一动五脏皆摇,尤其是“思伤脾”,脾阳一伤,什么脏器下垂、痿证、疲软病、松弛症、健忘症、焦虑症、代谢病等等,就全来了,因为你伤的可是“后天之本”啊!本钱输光了,就等于欠下了债,就渐渐从功能性疾病向器质性病变转化了。而现代人最大的问题就是肆无忌惮的伤害和糟蹋自己的“后天之本”,疑难杂症多是被自己“作”出来的。
你天天这么身心躁动,“躁”掉的都是气血、津液、精气。一夏天下来,难逃阴阳双伤、双耗,最后身体里熬炼下来的就只有无法推出的痰湿了,要知道这痰湿不是靠外动所能排出去的,而是要靠“运”,谁来运?真气!真气何以从之?《内经》早就告知——只有“恬淡虚无”,才能“真气从之”。也就是说,只有以“静”方能制“动”,才能达到“运”的目的。
好,问问自己——你会“静”和“运”吗?这可是生命活动的资本啦!这个“静”是指内静而外动,是指“闲心而劳形”。
别忘了,是脾主“运”,没有脾主“动”的说法。当然,运与动之间不是完全对立的,关键是如何协调,以谁为主导?
很多人有一个错误的观念,总以为大量出汗就意味着排毒、祛湿,真的是这样吗?出汗排毒的能量实在是太有限了,人体排湿最佳的途径是——从小便出,靠什么功能才能让湿气顺畅的出来呢?肺、脾、肾的功能。也就是说要提升肺气、脾气和肾气,总体来说就是要提升阳气,阳气是人体动力的源泉,也是人体的动能,当阳气充足的时候,身体才能自觉干活,当然包括祛湿了,因为湿行和湿化靠的都是阳气。而脾阳最怕湿困,所以,中医说“春夏养阳”、“冬病夏治”,正是为了借助于天时、地利来调治其“人和”嘛!这就叫天人合一、得道多助、自助者天助啊!
相反,夏天人体本来就容易内虚(气血往外走),而你再去暴走、长时间快速运动、消耗体能、大汗淋漓,别忘了大汗是会“亡阳”的,它是一个调取阳气、耗气伤阴的过程。所以,你会通过比较发现——消耗性运动之后,人会感到很累、疲劳和虚弱;而当你练习完一整套“瑜伽导引法”之后,却都会感到神清气爽(即使某些人在某些周期内有些疲劳感,也正是调节功能在初步发挥作用的表现)。
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反差呢?
一个是能量消耗,一个是能量修复;
一个是调(diao)取,一个是调养;
一个是外动,一个是内运。
这些都是大道和自然规律,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,只有当你学会合道、顺势而为的时候,你就会悟出很多的道理,你就会成为高手,因为还是那句老话:“智者求其因,愚者求其果”。反之,如果错过了夏季养阳、运化水湿的大好时机,或者方法用反了,这岂不是——亏大了?错过了“合道”与“借势”的良机,亏空越来越大,痰湿却越攒越多,如果痰湿呆久了,就会污染和腐蚀我们的“内环境”,还会形成“痰核”,比如脂肪瘤、增生、结节、包块、囊肿、肌瘤等,这些东西在中央看来都是痰气互结而成的,你割了它也没用,它还会到处生长,如果内环境继续恶化,不加以治理,结果会如何?看看大自然遭受破坏的臭水沟,你就不难类比出体内环境的恶果了。
记住!不要倒头来抱怨这是命运突变的结果,非也!这完全是“无知者无畏”的必然后果。
而“瑜伽导引法”本身就是一种内气运行之功,在中国传统的内家功夫中,本来就叫做“运功”。
【待 续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