留言解析
令人彻底“无语”的会员(3)
 

 

  的确,她的问题很严重,不练瑜伽也是满脑子的问题,而且她会永远没完没了的、不断地再去寻求、发现各种奇奇怪怪的问题,甚至是臆想、渴望不断的出现问题,以便于问题不断。
 
  要知道,他对
答案本身其实并不感兴趣,只对问题本身感兴趣,而且是原地打转的问题,永无新意,纠缠不已,没完没了(尽管她试图不断翻新问题,但永远是一个牛角尖里的东西),永远把不是问题的问题当问题,生怕不出现导致令她“惊讶”的问题出现……
 
  为什么?她的问题到底出在哪儿呢?


  道理很简单:就好比一把菜刀,它的功能尽人皆知是用来切菜用的,而你如果非要想象或者赋予它勺子和炒锅的功能,请问到底是菜刀的问题,或者菜刀制作者的问题,还是你的想法出现了问题呢?这究竟是你纠结的心病,还是菜刀本身的功能出现了毛病呢?

 

 
  瑜伽也是一样,它本来修的就是身心合一、精神内守、闲心劳形、以静制动、修身养性,而你却非要用它这把“菜刀”企图翻着花样地炒出各式各样酸、甜、苦、辣、咸的菜肴来。请问:您让我们说什么好呢?
 
  这个问题我们已经都快讲劳了,您不累、不烦吗?不就是轻轻松松的跟练一个瑜伽吗?为什么非要——连拉泡屎都纠缠不已,打个嗝都记录在案,尾巴骨响了几下她都能幻化出什么“骨头像是接上去一样”……

  自己胡思乱想倒也罢了,还要想起一句是一句的、不厌其烦的、没完没了的、一字一句的“发布”出来,而且还给了自己一个充分的理由,说这不就是文道老师说的“巧查病”吗?
 
  好,我来回答你这个问题:


  其一,你“查”出来的这些病,非但不“巧”,而且太“拙”,拙到了鸡蛋里面挑骨头甚至有点“癔症”的程度了。说实话,你的问题连医生无从下手。

 
  其二,“巧查病”旨在提示有灵气的人,瑜伽与中医之间有一个规律性的“巧合”——气血的运行是具有一定规律的,当你的气血运行受阻时,身体就可能会出现与这种规律相对应、相“巧遇”的问题出现。比如“痛则不通,通则不痛。”——气滞的一般性规律是“窜痛”,而瘀血的一般性规律是“胀痛”。这些统统都不是臆想出来的,是有其原理和理论根据推理出来的。我们从来就没有叫你在缺乏理论根据的前提下,在自己的身上乱找病、胡思病。况且,你在自己身上探索发现到的问题,都是超乎寻常、偏离常理,甚至是滑稽而又莫名其妙的问题。反倒恰恰是用这种问题压制、掩盖、回避了你真实问题。
 
  其三,关于练功时出现的正常反应——酸、麻、胀、痛的问题,早已经在网站中都有详细的讲述,不知道你为什么视而不见,却偏要问题“成瘾”?
 
  其四,即便你自认为很有“成就感”,终于在自己身上“查”出了常人难以发现的毛病,那么您“查”出来之后,是不是得治疗呢?治疗应该去哪里?你为什么不去你该去的地方彻底治好它呢?而何苦非要我们的专业老师再来“隔空”认可你到底“是不是有负面影响”呢?
 
  我今天明确回答你:要是没有负面影响倒是怪了!但不是瑜伽也不是你的身体给你带来的负面影响。
 
  是什么?

  我只能给你两个你或许根本就不想要的答案,一个“高端”,一个“朴实”:

  “朴实”答案——就是老百姓常说的“闲的骨头疼”,这就是典型“闲”出来的病。你的心没处安住,所以瑜伽祖师创立了瑜伽功法,让你把心“安住”在上面好好的、一招一式的感受身体的修炼,心自然就安了、静了、定心了。而您倒好,非要用“身心分离”强加在瑜伽修炼上,跟瑜伽的倒着玩、反着来。

  “高端”答案——借用世界著名心理专家、医学博士Karen Horney 的一句名言:“个案接受心理治疗的目的,并非为了治愈他们的心理问题,而是为了让问题更臻完美,变得无懈可击。”   
 

  这哪是什么瑜伽问题,分明是心理学范畴的问题。也的确是难为我们的专业老师了,因为她问错了对象,她潜意识当中的问题根本不在瑜伽本身,所以我才说专业老师就事论事的回答表相问题是徒劳的。
 
  我们所看到的很多东西,常常只是现象,而并不是隐藏在表象后面的
本质潜动机。但往往当你要直面本质并接受它的时候,“我执”便会产生强烈的阻挠和刻意回避的障碍,企图让你跳过“本质”而依附于“表象”,就好似“救命稻草”,谁不知道它毫无作用,但还得抓一把是一把呢?
 
  因为直面本质往往意味一种——令人清醒着的不安。可是,既然这样,为什么还要“唤醒”它(真相)呢?这就是那句成语:“痛定思痛”的意义和价值。比如催眠术,实施催眠本身并不是在治疗心理疾病,而只是为了受术者在“无意识”的状态下,也就是放下自我意识和“我执”阻挠的状态下,激活、唤醒潜藏在你潜意识深处尘封已久的“本质”,找到它,然后再在你的意识和潜意识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,使你的意识和潜意识之间达成一致、和谐,也就是让你看清并直面问题的实质。尽管这会很痛,但是痛完了之后,就释然了。
 
  这也正是瑜伽“连接、结合、一致”的宗旨,而催眠术本就是瑜伽放松术和瑜伽冥想的衍生品。所以,我们才强调——瑜伽的关键就在于“修心”。如果你听不进去,无论从主观上还是客观上,你都无法完成本质上的瑜伽修炼,这也正是真假瑜伽的区别。
 
  因此,我还是要强调
悟性。答疑解惑,“答疑”是我们的事,但是否解得了“惑”,只能是您的心事儿了,要不然“”字下面怎么非得放个“”呢?如果你没有悟性(悟即“我心”),我说的再好听,你能解得了“惑”吗?我能统治和调控你的心灵吗?你听不懂、看不清、悟不明,怪得了别人吗?当然是——悟即得,不悟不得

  如果您不想“悟”也可以,就去练“外形瑜伽”或者体操、广场舞,也都可以嘛,只要你觉得轻松、不累、不纠结就好。但是,“文道瑜伽”不行,传统瑜伽也不行,因为它本就是——心法指导下的身法,我们不能帮助你去把它分离,“分离”就是跟瑜伽对立了,“二元对立”,就是背道、不合道了。
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     

【点击:续4】


返回列表
返回列表
首页 搜索 购物车 我的